分享到: | 更多 |
贫困中完成两部著作
l939年夏,世界大战一触即发,满怀报国热忱的他,忍痛放弃学位返国。暂设于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邀请他去任教,王铁崖从此开始了他的国际法讲学生涯。这一年,他27岁。
抗战时期的四川,物价飞涨,已是教授的王铁崖生活仍很窘迫。然而,这并没有使他放弃对国际法学的无尽追求。他的学生、后来担任过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端木正回忆说:“我记得王铁崖老师l94l年住在乐山一间自租的旧式房子里,卧室、书房、会客室兼用,同学来多了就只能有坐有站,但老师照样讲学论道!”后来,王铁崖转赴设在重庆的中央大学任教,生活仍然困苦异常,l942年结婚后,竟经常举债度日,但他仍然完成了《新约研究》和《战争与条约》两部著作。在当时国际法著作稀少的情况下,这两部书的出版,无疑是十分宝贵的。耕耘不懈促进国际法学发展
l946年秋,王铁崖应邀到北京大学任教。他先任政治系主任,后到法律系任教。l952年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政治系、法律系均被取消,王铁崖应历史系主任翦伯赞之邀,到历史系任国际关系教研室主任,讲授国际关系史,并完成了一部重要的编著《中外旧约章汇编》,它收集了自l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到l949年间中国同外国所签订的ll82件条约。直到今天,这部凝结了王铁崖十几年心血的条约汇编,仍是研究中国历史、中国外交史和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必备参考资料。
l954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恢复,王铁崖重返法律系,任国际法教研室主任。而当他满腔热忱,准备在学术领域大有作为之时,l957年的“反右”运动开始,他被错划为右派。虽然身处逆境,他仍怀着对国际法的热爱,编辑了《海洋法资料汇编》,并与另一位福州籍著名国际法学者陈体强先生合译了《海上国际法》。l964年他刚刚“右派摘帽”恢复教研工作不久,又因“文革”爆发,陷入挨批斗和劳改的逆境。不过,一旦看管稍微松懈,他又与陈体强先生合译了经典性的国际法世界名著———《奥本海国际法》(第八版)。
l978年法学教育得以恢复,国际法学也开始出现生机。王铁崖不顾自己年事渐高,不遗余力地为中国国际法事业奔走操劳。在短短数年间,王铁崖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首创了本科国际法专业,并在全国率先招收硕士研究生。几经耕耘,北京大学成了中国首屈一指的国际法学教学与科研基地。l980年,他参与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学会,创办中国第一个国际法学术刊物《中国国际法年刊》。他的不懈努力,使得国际法学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国际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