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王铁崖
l997年5月20日,84岁的王铁崖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当选为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大法官,任期4年。同年ll月ll日,年届耄耋的王铁崖赴海牙任职。和多年前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国际法时一样,他的勤奋敬业令周围的同道们钦佩不已。在他长达72年的国际法研究与工作中,这种状态仿佛已经成了常态。
战乱时代初蒙国际法
王铁崖l9l3年7月出生于福建福州。其父王寿昌曾留学法国,当时学习的就是法律。王寿昌l882年学成回国后,曾与友人、著名翻译家林纾合作翻译了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王寿昌还出任过外交部驻福建省交涉特派员,不幸的是他因体弱多病,英年早逝。
但父亲对王铁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父亲在办公室和日本领事激烈争执的场景,让幼年王铁崖对于国际局势有了直观的印象。堂兄出使比利时担任公使,归来后与父亲讨论国际常设法院有关中比不平等条约的案件,构成了王铁崖关于国际法的启蒙印象。l7岁时他对国际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一生再没有离开这个领域。l93l年,王铁崖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政治系,两年后以优异成绩升入研究生院,将国际法学选定为自己专攻的术业。l936年,王铁崖以论述租借地问题的论文通过答辩。这篇论文以条约为依据,从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结合的角度,研究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的一个具体环节———租借地,这是中国研究这一重大课题的早期力作之一。
l936年,王铁崖通过了中美庚款留学考试,次年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攻读国际学,师从著名的国际法学者劳特派特教授。第一次见面,劳特派特教授大惑不解地问:“为什么这么多的中国留学生都希望搞条约研究呢?”24岁的王铁崖从容答道:“中国多年来受不平等条约的压迫,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中国青年学者研究条约问题,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教授听了大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