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吾血吾土》写精神和文化的坚守
与他过去的题材相比,最新出版的《吾血吾土》无疑是一次写作上的挑战。2001年,有19具远征军遗骸被找回来,范稳和很多志愿者一起去腾冲参加了纪念活动。那个活动也邀请了老兵,范稳发现,这些老兵的经历非常传奇。
“我感觉每一个老人都可以写一部书。”范稳说,抗战题材本身不是个轻松的话题。当初的构思,他定位于交代体,不断地交代自己,交代一段历史,还原一段历史,不是老实地一下子把历史的问题交代清楚。尤其有的老兵来自西南联大,受过中美军校的训练,不是一采访,他就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部倒出来;结构方面也是范稳有意设计的:以上世纪50年代为基点,情节往两边推,交代1947年至1948年;到了“反右”,交代1945年至1946年的问题;到了“文革”,交代抗战的问题。不断地把经历的各种政治运动、把历史一步步展示出来,这种结构形式不会让人感到轻松。
全书共分5个卷宗,前4卷的开头都是“你老实交代这一段历史”。范稳说,他采访的20多个老兵,没有坐过牢的只有一两个。他们几乎都是经过几十年的劳动改造,经历批斗、“文革”结束才陆续恢复自由,也依然夹着尾巴做人,2000年后,境遇才逐步好转。2005年,国民党正面抗战被承认后,老兵才得到官方的认可……很多老兵是流过眼泪的。写抗战,不是写简单的攻城略地,而是写精神和文化的坚守。范稳写了几个西南联大的学生从军抗战,所以下功夫最多的,除了抗战的史料,更多的是西南联大的史料,大师的思想境界对现代人来讲很难掌握。而在采访中,范稳遇到的难度最大的是遗忘。“过去都认为抗战中没有国军,上世纪90年代以前是不允许说的。采访对象都是90岁以上的老人,一方面是自然性的遗忘,另一方面是被迫性的遗忘,问到尖锐的问题就避而不谈。当然,还有一些人,清晰地记得他们当年抗战的历史,这是他们人生中最灿烂的一笔。他们感觉到历史可以述说的时候,非常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范稳说,他写《吾血吾土》,不是说小说对中国人的抗战史的书写有多么重要,而是期望能再次唤起国人对峥嵘岁月的重新记忆。这些老兵曾经是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中流砥柱,是国家的铁血男儿,是抵御外辱的这段大历史的践行者和书写者。他们经历了抗战的艰难,也见证了伟大的胜利,但是由于历史的错误,他们的人生就像一列驶入漫长岁月的黑暗的火车,他们的光荣一度被遮蔽和遗忘了。面对这些经历丰富的耄耋老人,我仿佛走进了一部国家民族的苦难史和光荣史,也仿佛和遗忘在搏斗。这段历史现在才被刚刚打涝出来,过去水是浑浊的,现在水清了,水底下的宝藏逐渐显露,我希望打捞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还历史公正客观。
在采访和写作中,范稳常常被感动,有时候也很忧愤。这些老兵的命运让人扼腕叹息。“我采访的这些老兵,没几个生活好的,他们和贫困、孤独、生病、衰老做斗争,为几百块钱的社保到处抗争,很可怜,他们是被遗忘的一群人。我们永远想象不到他们所面对的一些苦难和荒谬。社会的一点点关爱,会让他们非常感动。”(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