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戴文土:20年收集石刻建博物馆 包括唐代经幢
//www.workercn.cn2014-12-19来源: 现代金报 
分享到:更多

  日本专家不远万里前来探究

  从今年5月中旬开馆至今,耕泽石刻博物馆对市民开放刚过半年,不过,时间不长,参观人数却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已超34000余人次。

  就在记者跟戴文土边看边聊的时候,门外又进来了一群本土游客,他们一进门,就东张西望,然后碰碰这个物件,摸摸那个物件。

  宋代石碾边上徘徊的三个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前一问,才知道,年轻一点的,叫李晨蓉,另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是她的父母。李晨蓉说,她父母就出生在望春的一个小村子里,小时候也见过碾米石磨,只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大的石碾子,所以觉得又亲切又新鲜。

  “这个博物馆里面许多物品,都是我们小时候用过的,后来搬进新家就再也没见过,没想到在这个院子里又看到了,真的感到很熟悉很亲切,一下子就想起了以前的事。”李晨蓉的父亲说。

  “熬哈腰无 沟扎一嘛思”。戴文土都没想到,自己的耕泽石刻博物馆,竟然还吸引了日本专家:“耕泽院还未对外开放之前,杨古城老先生就陪同日本客人来我这里探访过了。这些日本专家是日本梅园石刻研究所的,他们听说我的耕泽院有不少唐、宋、明、清的石刻,就一定要过来看看。看过之后,日本专家很感兴趣,他们认为,研究宁波古代石刻,我的馆藏还是比较丰富的。现在,他们基本上一年要来一两次,上次跟专家同行的,还有一位对石刻颇有研究的日本某寺院的主持方丈。”

  颇受好评的耕泽石刻博物馆,并没有让戴文土沾沾自喜,反而有件事,如同一个疙瘩一直让老戴解不开。

  原来,上世纪60年代,宁波有许多墓碑被捣毁。这些石碑有些已埋入土中,销声匿迹,有些则成了铺桥石,更多的则被砌入墙内,成了房砖。后来,旧村改造,这些石碑总算重见天日。因戴文土在这一行口碑甚佳,于是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拉到了耕泽院。有一块石碑,上面的落款非常清晰,写着:小韭董澜题。“这位董澜是我们宁波‘十三洞桥’大才子,后来高中进士并被朝廷委派到广东做官。”戴文土说,让他纠结的是,这样有文化沉淀,有历史故事的石碑,他收藏了3000多块,可由于经费、场地、人力等受到限制,这些藏品仍然只能露天放置,无法将它们整理成碑林。(记者 朱立奇 摄影 记者 高远)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