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双面”诗人余秀华
//www.workercn.cn2015-01-25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从小院的屋顶向外望去,在余秀华诗歌中一再出现的横店村。  梁建刚 摄

  在意的与不在意的

  时间大约是在1月17日前后,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几乎在一夜间,闯进了人们的视野。无数读诗的、不读诗的人,被震撼、击中、欢喜,或不屑一顾。

  不管怎样,39岁的湖北女诗人余秀华火了。

  也是从那一天起,数十家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不断地穿越大半个中国,走过那片有着竹林、鱼塘、荒草和麦田的小路,走进钟祥市横店村的那个小院,来到余秀华家。

  很多人想“蹭住”,于是余秀华扳着指头数,这些天已经有多少记者,“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我了”。

  说这些的时候,她嬉笑着,也不管有些记者还在努力深刻提问。她会把相熟的年轻记者称作“小鲜肉”,甚至开点隐晦的玩笑。有记者打电话来采访听不清,她于是嘟着嘴说得更含糊了:“我有残疾的呀,没法和你说。哎呀,你们相互抄抄不就好了?”

  各路记者对她爆红后的种种疑问,诗歌界与公众的纷争,还有诸如“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脑瘫”等标签,这些,她都轻松以对,甚至是调侃:“你们尽情说吧,和我没关系,那个艾米莉我都不知道。”

  先天疾病影响着她的语言和表情,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智慧和思想。

  “这么多人讨论一个写诗的,其实很不正常,我的走红也就是个偶然,对我来说更加危险。”余秀华对这些看得很透,“就像大众的关注,还有媒体,持续不了多久;只有这一轮,不会有下一轮了。”

  只有当问题真正关于诗歌的时候,余秀华才会认真起来。她并不介意有人将她的诗称为“鸡汤”,或者怎样解析、讨论、消费她的诗歌。“其实,你们现在消费的不是我的诗,如果做个普遍调查,真正读过我30首诗的人,有多少?那么讨论我的人,实际是在消费‘我’,而不是诗。”

  就像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甚至很多人还不知的是,这是一首先有标题、后填内容的“命题作文”。

  “那时我在一个诗歌QQ群里聊天,大家在开玩笑,我对一位北方的男诗人说了句,我要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结果很乐。后来第二天没事的时候,我想起这句话,于是几分钟就把词填上了。”余秀华摇摇头,“不好,不好。”

  那首诗,并非如很多人想象的是写给爱人的情诗。余秀华明白,“那就是标题吸引人,很多人也就看了标题,其实这首诗我自己也知道,并不怎么样”。

  她喜欢的,是海子那样“只身打马过草原”的身影,“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的胸怀,“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的深情。她最喜欢的是海子的《九月》,于是每年也会写一首《九月》送给自己。

  她喜欢的,还有60后“平民诗人”雷平阳,于是她“以诗人的身份向你致敬,以农民的身份和你握手……让我在他的文字里流泪”。

  她在意的和不在意的,其实只有一线之隔,就是是否真正与诗歌相关。

  其余的,余秀华几次说,这些“都不是我生活的本来面目,会过去的,很快”。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