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军人阎肃。资料照片
阎肃曾多次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并归纳出“四悟”。其一是要想甜,加点盐,也就是说生活不会亏待谁,但也不会过于眷顾谁,今天吃了一斤糖,没准儿明天就有一斤黄连在等着,所以一定要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其二是把握好人生四要素,即天分、勤奋、缘分、本分。其三是永远怀有一颗童心。其四是要学会爱。
这“四悟”基本道出了阎肃追求之路的特点,他从来不怕吃苦;他有天分,但特别勤奋,人又本分,而且缘分不浅;他一直被人称为“老顽童”;他始终满怀着一颗大爱之心。
时代提供大舞台
阎肃出生在河北保定,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他随全家逃难到重庆,进入一所天主教修道院的学校学习,当修道院准备推荐他精修深造、作为未来的神父培养时,他却选择了报考重庆南开中学。在中学读书时他读过《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在重庆工商大学求学时又加入了中共外围组织,投入学生运动。1952年,已经是西南团工委青年艺术工作队宣传员的阎肃,两次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头天他还看到的一张张年轻面孔,隔天就成了一具具遗体,而且山岗上的一座座墓碑无不朝着祖国的方向。阎肃的心灵被震撼了,他伫立在墓碑前做出了一个重大选择:我要当兵去!
果然,朝鲜归来,阎肃就加入西南军区青年文工团,穿上了军装,还入了党。“从此,我的人生和艺术才有了可以扎下深根的精神沃土。”阎肃这样回顾自己的人生选择。
1955年,西南军区青年文工团撤销,他被编入空政文工团,一干就是60年。这60年里,阎肃的文艺创作道路是从当兵开始的。1959年春节刚过,团领导就找他谈话,让他下连队当兵去。在连队他才明白原来自己还不懂得什么才叫一个兵,于是,学打背包、集合、操练,跟着老兵学当机械兵,擦飞机、充氧、充冷、充气、加油。
原本以为这下与文艺该分开了,可正是这当兵的经历让他写出了成名作。一天傍晚,眼看别的飞机都回来了,可阎肃所在机组的一架飞机却迟迟不归,大家伫立在晚霞之下,盯着天空。此情此景让阎肃当兵的积累化于笔端,《我爱祖国的蓝天》歌词喷涌而出,同在连队当兵的羊鸣拿去谱曲,然后寄回了文工团。两位青年万万没想到,这首歌很快就传遍了空军的军营。阎肃后来回忆说,正是他当兵后产生的那种感情,正是那个年代对保卫祖国、建设空军的浓浓气氛,才有了他的艺术遐思。
时代为阎肃提供了可以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而阎肃也紧紧把握住了时代的精神内涵。上个世纪60年代创作的歌剧《江姐》,90年代初创作的歌剧《党的女儿》,就倾注了阎肃对那个年代的深刻思考。80年代,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传遍千家万户,“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你说这是唐僧师徒取经的写照,没错,但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将这几句歌词看作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的心态。《风雨同舟》写的是抗洪救灾,《军营男子汉》写的是商品经济大潮下军人的应有形象。时代,让阎肃的歌词一首接着一首被广为传唱。
「时代先锋」阎肃 “千词万句皆心声” | 2010-07-20 |
阎肃:德艺双馨的时代歌者 | 2010-07-20 |
阎肃:德艺双馨的时代歌者 | 2010-07-20 |
词作家阎肃: 随时随地健身 | 2010-07-20 |
阎肃:无愧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 2010-07-20 |
家人:阎肃“病逝”消息不实 目前情况比较... | 2010-07-20 |
纪敏佳:阎肃老师是住院治疗并未去世(图) | 2010-07-20 |
阎肃:用作品绣出不褪色的红旗 | 2010-07-20 |
词作家阎肃:不“严肃”的时髦“80后” | 2010-07-20 |
一片丹心: 阎肃的艺术人生(图) | 2010-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