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李佩先生:80岁时,还站在讲台上为博士生授课(图)
//www.workercn.cn2015-11-26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创举

  1979年4月2日至5月1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教授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为研究生院讲授“统计力学”与“粒子物理和场论”。当他得知当时中国派遣留学生的尴尬境遇后,对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严济慈说:“为什么不派正式的研究生呢?这样做既可以得到学位,又能受到和美国学生同样的训练。”

  讲课时,李政道发现有些学生素质很好,于是采用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系博士生资格考试的试题,给少数研究生进行笔试和口试,立即录取了5名学生,并于1979年秋送到哥大就读,费用均由该校资助。

  当年11月,李政道又向严济慈提出,继续接收中国学生到哥伦比亚大学及美国其他几所院校读书,仍沿用之前的考试方式,哥大录取了3名,另外录取的10名分别到纽约州立大学等校就读。

  随后,李政道正式提出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简称CUSPEA项目),自1980年起在全国招考,共进行了8年,每年均逾千人报名。CUSPEA项目影响很大,中国学生刻苦勤奋,赢得赞誉,美国各大学物理系纷纷要求接收中国学生,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1980年5月13日,研究生院根据有关指示,成立CUSPEA招生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严济慈任CUSPEA项目委员会主任,他要求从报考、阅卷到决定名单的过程,都由专业人员主持,必须严格公正。

  作为CUSPEA项目委员会的成员之一,李佩的任务是拟定英语试题、组织阅卷和提供合格考生的名单。

  英语水平的最后一项测试是口试。李佩发现,考官们往往问考生选择去哪一所大学,为什么,对这所大学都了解些什么;阅读过哪几本物理方面的书籍;是否参考过某某期刊上某某物理学家的论文,主题是什么等等。她觉得,提问者注重考生的知识面是否广博,方式新颖,被遴荐学生的英语水平基本得到保证。

  据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数学家华罗庚之子华光回忆,最早称李佩为“先生”的是李政道,因为通过CUSPEA项目考试的学生成绩优异,在美国部分大学的推荐信中,英文水平证明书中只要有李佩的签名,都会得到认可。

  李佩因此赢得了李政道的高度赞扬,尊称她为“李先生”。

  在CUSPEA项目执行之前,为满足国内教育界科技人才的急迫需求,教育部公布每年全国选派500名优秀生公费出国深造。可是,500个名额分配下去,每个大专院校能有几名呢?

  出国留学成为一扇比考大学还要窄的门。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同年10月,研究生院美籍英语老师Mary Van deWater对李佩说:学生的专业都很强,英语水平也不错,为什么不让他们试试申请自费留学?如果能被美国学校录取去读博士,很容易得到资助。”

  李佩觉得Mary的话有道理,思虑再三,她和Mary去找时任研究生院副院长的彭平。彭平是个敢于创新的人,果然,他思索了一番,同意了俩人的意见。

  “我反正蹲过两次监狱了,如果这事违背了国家政策,大不了再蹲监狱!你们先找部分学生谈谈,出了问题我负责!”彭平说。

  随后,Mary把申请美国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文件复印了几百份,立即引来200多名学生填写。李佩和Mary则负责给那些学校的招生办写信,说明了研究生院学生所受专业和英语训练的情况,以此作为他们录取的参考。

  当时,Mary考虑到发出这样一大批到美国的信件,国内邮局会感到奇怪,便利用寒假专门赴香港邮寄申请信。结果,申请的学生中有100多名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消息传出,北大、清华等校的学生也纷纷效仿。从此,新中国自费留学的道路被开辟出来。

  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13万人,单位公派1.55万人,自费留学42.30万人。从100多人到42万人,岁月流转,当初李佩等人的大胆开拓,何等勇气!何等功绩!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