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尚长荣:干净做人明白唱戏
//www.workercn.cn2016-01-25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成功的新编戏要有警示有棱角

  1988年 《曹操与杨修》在上海京剧院横空出世,被公认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戏曲的里程碑作品”,《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成功推出,奏响“尚长荣三部曲”。《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 分别获第一、三、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榜首),囊括中国戏剧界所有重要奖项的“大满贯”作品。

  记:新编戏很多,能写到观众心坎上的成功剧目却不成比例,您的三部作品都非常成功,深受好评。

  尚:《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三个戏写了不同历史时期,三个戏都在启迪人生,我都很喜欢。古往今来,所有舞台上的戏都在说道理,张扬正义,鞭挞黑暗与丑恶,比如《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告诉观众“做错了还是要纠正”。《四郎探母》讲人性、思乡,告诉观众“国与国之间和为贵,民族之间和为贵”。我演戏很注重开掘一出戏的历史内涵,要让观众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受到戏的主题内容启迪和影响。

  记:演出《曹操与杨修》,您最大的心得经验是什么?

  尚:排《曹操与杨修》我47岁,感觉自己火候已经到了,太年轻不行,过了50岁之后,或许也不行,思路没有那么敏锐。“曹杨”出台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上海京剧院同行搭档的氛围,实现不了我的艺术追求,我将一事无成。

  我演曹操没有什么派,不是按照某个派来演,而是按照我的追求,通过内功外功结合,塑造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有历史厚重感的艺术形象。内功是人物塑造,外功是唱念做打。我没有因为要立派去攒点东西,我演曹操,不分铜锤还是架子,唱还是念,只要符合音韵学、美学的舞台标准就行。言兴朋也没有拘泥于言派去塑造杨修。在我看来,流派只是外部技巧,这个技巧与人物的内功外功理性结合,舞台上才会产生玄妙的艺术形象和感染力。

  记:您在《曹操与杨修》表演,为什么能在新编戏领域独树一帜?

  尚:从心欲,不逾矩。年轻演员应该有这种理念,随着积淀慢慢成长,功夫到了,水到渠成。急于求成,是拔苗助不了长。我看到一些地方戏演员,自称某派唱腔创始人,这话说过了,艺术成绩必须经过舞台检验,不要为了标榜自己而标新立异,不要为了形成某个流派而标新立异。流派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得能被人接受,合乎客观规律和艺术逻辑。

  记:《贞观盛事》排演时,有人提出要改词,被您拒绝了?

  尚:《贞观盛事》 里君臣嘻嘻哈哈吃喝玩乐,只有魏征不断提意见。魏征与太宗也是属于唇枪舌剑,只是没有“曹杨”那样的生死撞击。有场戏,李世民夜访魏征,发现他的住所很简陋,下令修缮,可被魏征拒绝了。魏征随后提出为官要“一清廉、二谨慎,三勤苦”。有人认为台词太尖锐,应该改掉。我发脾气了,魏征的话都是历史上的原词,有依据,不可能改。我们好几次演完这场戏之后,全场掌声雷动。

  记:《廉吏于成龙》,您听从评论做了修改。

  尚:一开始我觉得排《廉吏于成龙》没戏,因为戏里没有断案、没有矛盾。导演也说,“我导过很多清官戏,这部戏没有杀贪官,肃什么贪,表什么清。”后来我们达成共识,《廉吏于成龙》以一个布衣高官的人品为核心,一个个故事像串起的珍珠。《廉吏于成龙》 上演之后,《文艺通讯》发了一篇评论,认为《廉吏于成龙》主人公有给自己歌功颂德的嫌疑。我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有道理。戏好看,必须坚决杜绝三突出、高大全,于是把于成龙“我是清官”“要为老百姓做事”等自我表扬的豪言壮语都删了。当时《廉吏于成龙》 在上海已经拿了很多奖,都是第一名,但是该改还得改。绝不能手软、背包袱,昨天表扬,今天不算数,得重新认识。

  记:三部戏大获成功,您觉得有共同因素吗?

  尚:好戏要对人有启迪、有警示,应该有棱角、敢讲,远离过去时代的思路观点和理念大棒。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