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家里全都是书(图)
//www.workercn.cn2016-04-1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任继愈在中华大藏经编辑室办公室。资料图片

  一个人在去世以后,人们最怀念他的究竟是什么?是他创立的不朽功业?是他留下的丰厚遗产?还是他伟岸高尚的人格?

  今年是我国著名学者、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诞辰100周年。回忆起与老馆长朝夕相处的日子,同事们谈论最多的不是他的学术成就,不是他的哲学思想,不是他给国图建了多少楼、收了多少书,而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平凡无奇的小事。正是这些平淡如水的小事至今萦绕在同事们的心中,让他们每次一想起老馆长就情不自禁地浮现微笑。

  爱古籍

  对于把学术视为毕生追求的学者而言,著书立说乃安身立命之本。但任继愈晚年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古籍整理中去,而放弃了自己的研究写作。在生命最后的20年里,他主持整理了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佛教经典,编订完成了总字数过亿的《中华大藏经》;他主持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编纂总计近8亿字的古籍文献资料汇编《中华大典》;他主持了国图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他参与了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修订……皓首穷经,甘为幕后英雄。

  “他难道不想自己写点东西?来找他要求重印《中国哲学史》的出版社也很多,但他都不同意。这究竟是为什么?”曾经担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的郭又陵当时心中就有这样的疑问。谜底很快就揭开了。

  20世纪90年代初,国图出版社新招的几位博士生业务水平出众很适合编辑岗位,但因编辑是为人作嫁衣,不如自己做研究有名有利,最终纷纷出走。“留不住人”成了郭又陵心中的痛。他向任继愈汇报了相关情况,任继愈沉默了一会儿对他说:“你们要对年轻的编辑把情况讲清楚,咱们国家现在经济建设的高潮已经到来了,发展得很快,但是文化建设的高潮还远远没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是什么呢?就是给即将到来的文化建设的高潮做好准备。其中一个重要的准备就是文献整理的准备。”

  郭又陵恍然大悟。“你看他编了多少书,《中华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续编》《中华大典》《二十四史》《清史稿》《敦煌遗书》《宗教史丛书》《佛教大辞典》《中国文化史知识100部》……他编了这么多书,就是在系统地整理传统文化和典籍,编起来留给后人,方便他们研究。”

  其实,在繁重的古籍整理工作之余,任继愈并未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在他的家中,至今仍保存着大量零零碎碎写有心得体会和读书摘抄的纸片。“本来他是想把这些资料积累起来,重新写一部《中国哲学史》,还想写一部有关教育的书。他曾经跟我说,我今年92岁了,我估计自己还能活5年,够我把这两部书写出来。结果任老2009年就过世了。”郭又陵摇头叹息。

  因为有行政职务,任继愈拒绝参与自己主编的这些著作的评奖。以他的贡献和地位,拿一个出版政府奖是很容易的,但他绝不参评。不但不参与评奖,他甚至拒收《中华大典》的编辑稿费。在编辑《中华大藏经》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办公室,他自己掏钱,每月400元租房子给编辑部用。“他对中华古籍那是真爱,感情深极了。”郭又陵说。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