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宗璞:喷发英武正气
//www.workercn.cn2016-04-28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宗璞(右)与父亲冯友兰在一起。

  

  

  

  

  忆父亲

  2015年是冯友兰先生诞辰120周年。学界和出版界举行了多种活动纪念这位中国哲学大师,台湾商务印书馆特别出版《中国哲学史》精装版,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善品堂藏书推出《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宣纸线装版。

  宗璞说,父亲的一生有三方面贡献:一、他写出了第一部完整的、运用现代逻辑方法的中国哲学史,是这个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二、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哲学体系;三、他是一位教育家。

  “父亲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在北大、清华、联大维护和贯彻如下的教育理念:学术至上、为学术而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他认为,大学要培养的是‘人’而不是‘器’。器是供人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都可以供人使用,技术学校就能做到。大学则是培养完整灵魂的人,有清楚的脑子和热烈的心,有自己辨别事物的能力,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对以往及现在所有的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欣赏。”

  宗璞将父亲的教育思想概括为三点——

  一是教育出什么样的人。应该是合格的人,而不是器,是有独立头脑、通晓古今中外事情、能自己做出判断的人,而不是供人使用的工具。

  二是大学的职能。父亲非常善于把复杂的事用简单的话说出来,他用四个字概括大学的职能——继往开来,就是说,大学的职能不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还要创造新知识,清华的传统就是富有创造性,清华的校箴“人文日新”就有“开来”的意思。

  三是怎样办大学。大学不是教育部的一个司,大学是自行继续的专家集团,就是自己管理自己,懂得这个事情的人有权发言,一般的人不要发言。

  冯友兰先生常年专注于纯粹的精神世界,从不为俗物分心,因为在他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贤淑女性静静地辅佐,他曾感叹自己的一生得力于三个女子——

  “早岁读书赖慈母,中年事业有贤妻。晚来又得女儿孝,扶我云天万里飞。”

  晚年的冯友兰曾打算写一本《余生札记》,把哲学之外的各样趣味杂感写进去,但是这本书最终没有写成。

  多年来,宗璞一直守候在父亲身边,做他的秘书、管家、医生和护士。她最了解父亲。

  宗璞猜想这本书里会有“论文学”“论诗词”“论音乐”等等,大概还会有一篇讲《红楼梦》的文字,因为父亲曾高度赞扬《红楼梦》的语言,便是三等仆妇的话也都很有节奏,耐人寻味,而且符合讲话人的身份。

  一次在饭桌上,父亲边吃饭边谈论《儿女英雄传》,说这本书思想不行,但描写有特点。他讲到十三妹的出场,和以往旧小说的出场完全不同,有现代西方小说的手法,不是先自报家门,而是在描写中逐渐交待人物;讲到邓九公洗胡子,他认为写得很细,很传神。

  宗璞很遗憾自己没有先见之明,应当把这些往事都记录下来——

  “父亲对诗、对词曲、对音乐,都有很好的意见,父亲曾说,如果一个人对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都懂,他会喜欢中国哲学;如果一个人对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都懂,他会喜欢西方古典音乐。”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