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徐昂:拍戏就是在差和最差之间来回选择
//www.workercn.cn2016-11-10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法医秦明》引热议的同时也收获“穿西服出现场、男主装高冷、不专业”等吐槽 

徐昂:拍戏就是在差和最差之间来回选择   

  正在搜狐视频播出的《法医秦明》是近期的一部现象级网剧,对它的议论来自方方面面:原著党的挑剔;“重口味”解剖镜头对于普通观众的刺激;张若昀粉丝们的膜拜和满足感以及非粉丝的嘲弄……然而,这部作品对网剧品质感的提升却是比较一致的看法,以执导电影《十二公民》知名的徐昂首次“触网”被认为是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只是,在网剧受资本搅动逐渐从电视剧市场的配角变为主角之时,仅靠某个有艺术追求的导演“下海”,能否改变整体的野蛮生长呢?

  解读法医:他们并非不知道这个工作带有不被社会接受的部分

  北青报:《法医秦明》哪部分是你觉得驾轻就熟,哪部分则是全新的挑战?

  徐昂:我个人喜欢的是人物关系这部分,至于法医行业,之前确实没想过要拍。真正接触后也发现,法医的工作比我想象的要难。

  我第一次去法医鉴定中心,工作人员问我要不要参观一下存放尸体的地方。我本身胆小不是特敢去,我担心要是不去,我带来的工作人员更不敢去,所以我说那去吧。进去以后,在一面墙上全是盛放尸体的格子,一个一个冰柜,带门的。我一进去人家就问我:打开看看吗?我说别别别,这个太直接了。我回头发现背后,大概30米长的墙是一排卖冰棍的那种冰柜,但上面不透明,我问里面装的什么呀?回答说全是死婴。 一冰柜都是,密密麻麻的。

  北青报:你都看了?

  徐昂:我都看了,案发现场我们也看了。

  北青报:现在会有心理阴影吗?

  徐昂:做过一次噩梦。参观后三天没吃饭,我自己以为是胃不舒服。过两天大家一交流,发现其他人也这样,我才知道实际上我们是有生理反应的。

  北青报:您说过法医特别“难”,更多的指他们的职业不被常人所理解?还是指职业技能本身?

  徐昂:多方面的。从职业内部来说,这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行业,他们遇到的情况不像医学,医学基本上遇到的是完整的身体,即便不交流,你可以根据病人血压、血液流动的情况,包括身体呈现的症状来判断可能发生了什么,但是法医遇到的每一个结果都是一致的,就是发生死亡。至于发生了什么,必须要通过倒推,有的时候甚至是尸块(就是残肢)来重建案件,这难度很大。

  再有,法医整个行业不被社会接受的程度是我没有想到的。在任何国家,像法医这样的题材,包括《入殓师》都是另类,所以才会被记住,《法医秦明》也是。在与法医接触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这个工作本身带有一定的不被社会接受的那部分。有一次和一个法医鉴定中心的主任聊天,他跟我说,他妻子刚刚怀孕,他回家的时候就在门外把衣服都脱了,只穿一个内裤进去,一进屋先消毒、洗澡,洗很长时间再进屋。一般他们收工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大家一起去喝酒,而且喝白酒,喝很多,抽烟。法医很多都是烟鬼,因为烟是消除尸臭很重要的方式。离开法医鉴定中心之后,有一周的时间这个气味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解读争议:法医很少穿制服 但也穿不起高级西服

  北青报:法医出任务始终没有穿制服,也很少出现防护服,这是该剧目前在专业性上最显现的争议。

  徐昂:可能因为大家并没有真的跟法医一起出过现场。任何一间房子里,一旦见到法医,就意味着出命案了,然后这房子就是凶宅。所以一般来说,法医都不会透露自己的身份。我也问过秦明,你们去现场的时候穿制服吗?他说有新闻媒体在现场的时候穿制服,向新闻媒体证明我们是有制服的。但他又说一般情况是不穿的,因为穿制服在现场容易引起群众的关注,所以尽可能穿便服去现场。

  北青报:不穿防护服,法医的衣服成本也太高了吧?像剧中秦明那样,一身一身的高级西装,去一次现场就得焚毁一套。

  徐昂:高级西装这事,是肯定穿不起的。从法医的工资收入来说,一个月三千多、四千块,全国都一样,跟效益无关,跟地域也无关,这是按照正常公务员标准去执行的。我有一次问一名法医为什么挣三千多块钱还愿意干这个工作?他说兴趣、荣誉感。我说这个兴趣在哪?他说,当你能够推理出一个犯罪嫌疑人大概样貌的时候,看到这个人被抓的那一刻,是有一种巨大的满足感。

  至于他们不穿警服,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坐班,比如说正吃饭呢,聊着天呢,突然说案发了他就得去现场,他没时间换衣服。而且,平时在生活里去餐饮、娱乐的场所,又不能穿着警服去。一个法医说我们这个行业特别被动,上班时间是犯罪嫌疑人说了算。

  北青报:还有一个对该剧“不专业”的批评是,法医干了刑警的事,听到过这个说法吗?

  徐昂:听到了。有没有可能出现这个情况呢?是有可能的。但确实观众的批评是对的。首先法医是配枪的,法医真正的职务是刑警,所有刑警应该完成的职务,他都是可以完成的,法医只是他的专业。但实际上是需要配枪的,秦明说,有一次在案发现场,刑警已经撤了,法医去勘察现场,嫌疑人手里拿了一把刀,从躲藏的洗衣机里站起来了。这个法医往后退了一步,假装掏枪,但他其实没带枪。因为他没穿制服,也没穿防护服,所以对方不知道他是法医,以为他是刑警,就缴械投降了。秦明说如果要是没缴械的话,法医可能就被捅死了。

  解读争议:将秦明“大神化”是播出平台对角色的明确要求

  北青报:张若昀的法医塑造,争议很大,作为导演你怎么评价?

  徐昂:从最开始,播出平台认为他们这个平台面对的观众是比较年轻的女性为主,所以他们希望男主要“大神化”,就是神性很强,很天才,性冷淡。对这个角色,平台有非常明确的要求。

  北青报:张若昀达到你的要求吗?

  徐昂:达到了平台的要求,我觉得我对角色的理解,可能与这个之间还有一定区别,但是我觉得他在现有空间下很好地完成了。其实目前这个是不好演的。

  北青报:说好听的是高冷,说不好听就是装、面瘫。

  徐昂:“装”这个概念我跟平台也交流过。法医是一个经验性的职业,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法医都是有一定的年龄,四十五岁、五十岁开始突飞猛进,比如李昌钰,比如我们国内很多知名法医。剧中秦明人物呈现的确与真实状况相悖,它是戏剧化的。这点,我觉得张若昀已经提供了他所有能够提供的。剩下的问题,我觉得是人设的问题——人设就是一个“大神化”的、性冷淡的,他只能这么演,在里面他还找得到一些冷的反应方式,已经很不容易了。

  北青报:原著党的另一种声音是,小说本是一个工作笔记,在法医的个人生活方面没有扩展,原本期待影视作品可以在人的生活上有故事展开,但是电视剧并没有做,反而专业性上又打了折……

  徐昂:我最想加入的部分,其实就是法医生活的部分,因为他们生活里边有很多困难,我希望把这个困难给表现清楚。但是从网剧播出平台角度,明确表示年轻观众不喜欢看有家长的戏,不希望剧里边有爸爸妈妈,因为那让他们回到现实。取消了生活质感,确实是很多网剧的问题。

  解读网剧:数据只对生意人起作用,我们被数据左右,这个行业就完蛋了

  北青报:这是您拍的第一部网剧,在具体操作上,《法医秦明》的网感元素在哪里?

  徐昂:他们说叫“血腥”或者是“恶心”,其实我并没有觉得那是一个卖点,而且这部分是躲不开的,剧本一说尸体上面的伤口,“面部白骨化,一侧近白骨化”,你不把它做出来,大家看什么呢?一开始播出平台提出来能不能把尺度收一收。我说不是我不收,你想想看,他要指着尸体来说这些台词的,不能放一块排骨在那让大家拍吧?你总得有一个东西,让大家知道他指的是什么。这个不是说我们恶心,是犯罪嫌疑人恶心,这案子本身就存在,我们不能美化它,没法美化。

  北青报:播出平台给了你大数据,告诉你平台的观众喜欢什么的时候,你会觉得迷惑?

  徐昂:我会觉得我没太听懂,说白了,我也不想懂。那个东西他们懂就好了,如果真的完全照此创作,非常经典的作品就没法诞生了。数据这个东西只对生意人起作用,我们都被数据左右的话,这个行业就完蛋了。

  北青报:开播三周后各种新鲜刺激逐渐成为习惯,套路的东西浮出水面,该剧如果继续拍如何走下去?

  徐昂:靠人物,人物是永远不会让观众失望的东西。至于套路,自从有了好莱坞就有了套路。所有的套路都不是我们发明的。所以短期之内只能委屈中国观众了,别指望没套路的东西出现,我们还在学习阶段,突破很难。任何一个制片方在建组伊始,都说我们希望拍出一个不一样的、标杆性的、制作精良的、有质感的作品。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不断在差与最差的选项之间来回来去选择。

  北青报:在差与最差之间要做差的。

  徐昂:对,这是实话,不好听但是它真是这样。(杨文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