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钱学森蒋英:科学与艺术的二重奏

2017-10-24 07:42:18

  避开联邦调查局特工的监视把信投进邮筒,也是重要的一环。蒋英想到,在比较远的街区有家大商场,里面有邮筒。于是,钱学森和蒋英来到那家商场,钱学森在门口等待,蒋英进入商场。男人不进商场,这在美国很正常。如果有特工在后面跟踪,紧盯的当然是钱学森。蒋英走进商场,看到周围暂时无人注意她,就悄悄把信投进了商场里的邮筒中。

  这封信就这样躲过了联邦调查局的监视,安全到达比利时。

  蒋英回忆说:“我把我们的情况告诉在比利时的妹妹,请她跟中国政府联系,说我们想回国,替我们想想办法。我妹妹很聪明,知道这个事,赶快将这封信寄给钱学森的爸爸,他在上海。钱学森的爸爸赶快就把信寄给陈叔通,陈叔通收到信后又赶快将信转给周总理。”

  这封经过千山万水、辗转传递的信件,在关键的时刻,起了关键的作用。

  1955年9月7日,陈叔通先生给远在美国的钱学森发了一份电报,表明了来自北京的关怀:“你6月15日的信件收到。美国驻日内瓦大使通知:禁止你离开美国的命令已经取消。你可以随时离开美国。电告归期,告知我任何困阻。”

  钱学森和蒋英急于离开美国,生怕有变。他们先去订购飞机票,但是近期的机票早已售完。于是,只能订轮船票,最近一班轮船是1955年9月17日从洛杉矶驶往香港的“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公司说头等舱的船票已经售完,只剩下三等舱的票。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和蒋英当即买好三等舱的船票。

  钱学森在登船离开美国的前一天,按照美国移民局的规定,他仍然必须去那里办理一月一次的登记手续。这是他最后一次办理登记手续。

  3.

  向国防部要丈夫

  1956年1月,刚刚回国三个月的钱学森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他们的家庭生活也不再像在美国那样丰富多彩,钱学森的工作非常忙碌,两个人经常一分别就是数月。蒋英说:“他自从干了这个,打球、照相、画画的爱好都不要了。”

  作为中国导弹研制的技术领导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钱学森因为工作的需要,经常要到大西北的荒漠第一线去工作,冒着狂暴的黄沙,顶着火辣的烈日,在人迹罕见的大沙漠中风餐露宿,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几个月。出于保密要求,钱学森出差从来不对家人讲,不留电话和书信。有时,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回来,蒋英问他去哪儿了、为什么瘦成这个样子,他只是淡淡一笑,说一声“没关系,不用担心”。近三十年里,钱学森肩负了很大的压力,那时,他经常神秘“失踪”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的事情全靠蒋英。

  有一回,钱学森又“失踪”了,一去又是几个月,杳无音信。蒋英急得坐立不安、寝食不宁,她不得不找到国防部五院询问钱学森的消息:“钱学森到哪儿去了?他还要不要这个家?”五院的同志回复她:“钱院长在外地出差,他平安无恙,只是工作太忙,暂时还回不来,请您放心。”蒋英听了心里有数了,具体事情也不再多问了。蒋英回忆起钱学森的“失踪”,有些嗔怨:“那时候,他什么都不对我讲。我问他在干什么,不说。有时忽然出差,我问他到哪儿去,不说。去多久,也不说。他的工作和行动高度保密,行踪不仅要对新闻界、对朋友绝对保密,连对家人也要保密,我一点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后来,她慢慢习惯了。

  1960年11月5日,新华社发了一条电讯通稿:我国第一枚“东风一号”近程导弹在我国西北地区发射成功,精确命中目标……蒋英看到消息,脸上露出了笑容——她想这肯定是钱学森参与的工作。

  后来,只要是钱学森穿着大皮袄和大靴子风尘仆仆地回家来,蒋英就猜出来丈夫是到大西北去了。此后,钱学森又有多次“失踪”,每次“失踪”总是给祖国人民带来惊喜。

  钱学森对于家里的事情一概不管,蒋英也慢慢习惯了,她越发理解钱学森的工作,觉得不能干扰他。她对钱学森说:“我是搞音乐的,你是搞工程的,那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所以蒋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音乐方面,也做出了巨大成绩。

  钱学森一生扑在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中,直到1991年,当80岁高龄的钱学森退休之后,才终于可以与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蒋英说:“一直到他退休为止,我们才能一块去散散步、谈谈话,在那以前我们连谈话的机会都没有。这是应该的,所以说咱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好,连老婆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当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蒋英甘心情愿为丈夫默默付出,不让他有后顾之忧。当时钱永刚的爷爷也跟着他们一起生活,蒋英担负着照顾三代人的生活。为了让钱学森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工作,蒋英把家中的大事小情都承揽下来,不让钱学森为这些事情费心、费时间。

  在钱永刚教授的印象中,母亲在家的时候总是忙忙碌碌。蒋英把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不但孝敬老人,而且还把家里的工作人员团结得特别好。钱永刚教授还记得,小的时候,每到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给家里的秘书、司机、警卫员、炊事员等送过年礼物,这些事情常常是让钱永刚去做的。

1 2 3 4 共4页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张华图:创新创业好青年

      张华图今年36岁,是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高家庄村村委会主任。凭着一腔信念和热情,张华图把自己的理想都倾注在了农村这片土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

  • 张瑞敏代表的三份手稿(图)

      “我叫张瑞敏,海尔集团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要求我们加快创新,特别要求企业要在创新上下先手棋。海尔的先手棋突出的有两个……”在10月18日的首场“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中,党的十九大代表张瑞敏用40多个字介绍了自己,用260多个字介绍了海尔。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