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光,他的热,他的爱
和冼妮娜聊冼星海
1.冼妮娜近影
2.冼星海一家,摄于1940年5月
3.冼星海
巨匠虽已逝去,但他们的音乐,却时刻在激励着国人的心。
他们是永恒而不朽的光。
1
杭州壹庐。我把冼星海一家的照片给冼妮娜看。
这张照片,摄于1940年5月。前几日,我在广州榄核镇湴湄村,参观冼星海纪念馆,特意翻拍下此照。冼星海和夫人钱韵玲,都面带微笑,但钱夫人的表情显然更灿烂些,冼妮娜穿着一套白色童装,黑黑的头发。我判断,原照应该摄于一个阳光非常好的日子,5月的延安,天气还算暖和,否则冼妮娜胖胖的手和脚不会都露在外面。我甚至猜测,这张全家福,极有可能是冼星海去苏联时的临行照。
冼妮娜应该无数次看过这张照片,从小看到大,从大看到老。她微笑着说,这是她和父母亲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张全家福。1940年5月,冼星海从延安去莫斯科时,冼妮娜只有8个多月大。
关于冼妮娜,冼星海1939年8月5日的日记这样写着:
(夫人)玲在早上十时五十分生下一个女孩子,她长得很大很胖。从今日起我们做了父母亲了我们叫小孩名妮娜!中央给玲二十元生产特别费。
我想象着冼星海写这段日记的激动。
遗腹子冼星海,出身贫困家庭,从小随母亲东奔西走,有音乐天赋,自身又勤奋,自费到法国留学7年,成为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杜卡斯高级作曲班的第一个中国人。又因加入民族自救的洪流回国,从上海到武汉,歌咏救亡,再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做主任。30多岁才结婚,有了孩子,激动的心情一定难抑。
20元生产费——要知道,在延安,朱德等高层领导的月工资,才5元。这一细节,足见延安对冼星海这个特殊人才的重视。
冼妮娜笑着讲,父亲的日记,显然是“激动”过了头,我并没有“很大很胖”,我其实是个早产儿,早产1个多月呢,不过,因为母亲奶水多,我的早产,还救了好几个孩子。延安鲁艺第一任副院长赵毅敏,就是那个《九一八抗日宣言》的起草者,他的儿子赵战生,我们叫他“战战”,就和我是“奶亲”。他和我同月出生,吃过我母亲的奶,我们两人还一起合过影,他现在是国家信息安全领域的著名教授。
的确,到延安后,穿着军装的冼星海一直忙于抗战救亡,他用生命激情谱写出的音乐的力量,抵过千军万马。
2
我们谈到《生产大合唱》。
原先我只知道《二月里来》,太有名了。
冼妮娜说,《生产大合唱》的词作者塞克先生,非常崇拜我父亲。当时的延安正内外交困,各种供给严重不足,中央号召并组织生产自救。一天,父亲碰到塞克先生,就问他:有没有激情一点的,来首质量高一点的。塞克受到了鼓励。
当塞克递上《生产大自救》的歌词时,冼星海激动不已,和为《黄河大合唱》谱曲一样,他差不多也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谱好了曲。《二月里来》就是其中的经典,它以极快的速度传播了出去,此后,常以单曲形式表现。
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指望着收成好,多捐些五谷充军粮。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种瓜的得瓜,种豆的收豆,谁种下的仇恨他自己遭殃!
二月的确好春光。旋律柔和流畅,节奏张弛又舒缓,犁动田园,无限风光。
冼妮娜说,他父亲除了在鲁艺担任音乐系主任及教学以外,还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如其他曲子一样,《二月里来》也是扎根火热现实谱出的精品。
惊蛰来,万物生。
我们仿佛到了歌声中的现场,禾苗以轻盈的姿势扎根田间,当春风掠过,春雨飘过,农人们勤劳的双手抚过,它们蓄势待长,不久就会以饱满而谦虚的身姿回报大地和农人。
说完《二月里来》,冼妮娜又插了一句:《生产大合唱》中,《酸枣刺》也很有名。
我立即搜索出《酸枣刺》,一起聆听。这是一首童声合唱。有点激昂的童声,童声里表达的是延安边生产边抗战的决心。
从作曲到排练,冼星海常常亲力亲为。
曲目排演时,冼星海还专门从鲁艺找了几位年纪最小的学员,扮演大生产运动中的小动物。
冼妮娜告诉我,据她掌握的情况,目前,有两位扮演者还健在。一是扮演羊的黄准,她是《红色娘子军》的作曲者,那时候,她只有12岁。另一位叫杜翠远,在电影制片厂工作,曾是延安有名的“杜氏四姐妹”之一,她演的动物是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