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叶嘉莹:从人生失意走向诗意人生

2018-01-16 13:34:35

书名:《沧海波澄: 我的诗词与人生》 作者:叶嘉莹 出版: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人生中的许多不幸,叶嘉莹先生几乎全“赶”上了:13岁时卢沟桥事变,父亲不得不离开家乡,奔走后方,自此音讯沓无;17岁时,母亲病逝,父亲未归;中年时,被无端关押3年的丈夫出狱后性情大变,导致生活精神饱受巨大压力;45岁时,大女儿与女婿双双因车祸去逝……

  一世多艰,寸心如水。这既是叶先生对人生的自我解剖,也是她的心理疗伤。作为一部个人传记,人生失意的经历自然不可回避。不过,回首往事,已九十高龄的叶先生坦然地说:“我的遗憾都过去了”。与其说这是叶先生参透了人生,倒不如说她早已将自己的人生诗化,因为面对一次次突然降临的劫难,她已经习惯“以诗歌来疗治自己的伤痛”。

  高晓松说过,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话大抵有两层意思,一是令人不快的“苟且”确实存在,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另一层意思则是不必拘泥于“眼前的苟且”,就像是“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一样,只有走出“苟且”的心墙,人生才可能迎来充满“远方”的诗意。叶先生始终牢记恩师顾随的那句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态过乐观之生活”,并以此自勉,所以她才能不被“眼前的苟且”击倒。

  王国维曾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可以看成是对叶先生的最好写照。叶先生化解苦难的方式很简单,就是一头钻进古诗,在激荡的诗词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母亲去世时,叶先生由感而发,书下“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 大女儿女婿车祸去世时,她闭门谢客,在房间里作下10首哭诗。

  叶先生的诗是用全部心灵在写作,所以震颤而又厚重。她始终认为,“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整个生命去写诗。成就一首好诗,需要真切的生命体验,甚至不避讳内心的软弱与失意。”大胆触摸内心最软弱的部位,这是叶先生对诗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精辟解读。那些流芳千古的诗词,何不是诗人自我解剖的结果?

  叶先生曾坦率地说,“我的诗词绝对是我亲身的感情和经历。我不作那些虚伪的诗,我也不作你赠我一首我赠你一首那样的赠诗”。也就是说,叶先生写过的那些诗,都与她的生活息息相关,均发自于肺腑。联想到时下诗歌的尴尬生存状态,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诗歌并没有真正远离我们,远离我们的是我们不愿正视自己,不敢自我解剖内心。换言之,当我们试图用诗歌作为自己内心的遮羞布时,展现的恰恰是我们不愿示人的柔弱,自然不可能疗治身心创伤。

  有人说,叶先生站在那里,就是一首活生生的诗。一个人的诗意大抵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古诗词客体的博闻学者,另一个则是与古诗词融为一体,成为古诗词创作主体的诗人。叶先生说,“我喜欢诗词,我也会梦见诗词”。从3岁开始读诗,现九十有三的叶先生到底读了多少首诗,可能连她自己也无从统计。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长期热衷古诗的叶先生,从小便浸淫在古诗营造的历史美学意境之中。15岁时,受苏轼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启发,她在后院种下竹子,并吟出《对窗前秋竹有感》: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自此,叶先生从先前的单单读诗,进入到吟诗与作诗兼顾的新境界——吟诗是她走入古人心理的幽径,作诗则是为了打开个人的心扉。

  与一般学者专注于诗词研究不同,叶先生在吟诗方面造诣极深,网上就流传着许多关于叶先生数十年来的吟诗视频。对古诗,绝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张口也可以来上好几首。但一般人只是熟读熟记,望文生义。稍加专注一点的也只是摇头晃脑地模仿一下古人。叶先生吟诗,“没有其他的造作,也没有其他的音调”,都是按照她“自己对于诗歌的体会,结合诗歌的平仄来吟诵”,所以极讲究语音韵律和平仄,就像是回到了古诗的历史现场。

  由于叶先生的讲座实在太精彩,南开大学以及周边大学学生经常为了抢坐位而脑洞大开,趣事频频。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叶先生在讲台上站了72年。看到学生求知若渴,叶先生深受感染,不顾年事已高,坚持讲座授课,并欣然写下“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

  谈到叶先生,台湾作家陈映真曾评价说:“她能在一整堂课中以珠玑般优美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讲解,使学生在高度审美的语言境界中,忘我地随着叶教授在中国旧诗词巍峨光辉的殿阙中,到处发现艺术和文学之美”。对于陈映真这里所言的古诗之美,叶先生的解读可能更加深入:“在中国文化之传统中,诗歌最宝贵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诗歌可以从作者到读者之间,不断传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而活泼的不死的心灵”。

  也许在叶先生看来,只有在写诗中融入生命体验,在吟诗中发现古诗之美,这样才可以“培养我们美好而活泼的不死的心灵”。心灵不死,人生才可能充满诗意。(禾刀)

来源:深圳特区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冯绍峰赵丽颖“满满初恋感”

      2018年春节档大片、郑保瑞西游系列第三部《西游记女儿国》即将于狗年大年初一上映。1月14日,该片导演郑保瑞携电影出品人黄渤,主演郭富城、冯绍峰、赵丽颖、小沈阳、罗仲谦、梁咏琪、潘斌龙、陈雅丽齐齐亮相广州,提前1个月为电影开启宣传。

  • 《无问西东》四代清华毕业生故事看哭观众

      由李芳芳执导,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陈楚生主演的电影《无问西东》正在热映。该片从七年前开始筹备,五年前拍摄完成,今年正式公映。影片上映之后掀起多方热议,观众对于本片的评价也趋向两极。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于恩栋:艺术生做餐饮开300余家连锁店

      13日下午2时30分,人称“煎饼王子”的留汉大学生创业者于恩栋登上长江日报与武汉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第195期市民大讲堂,讲述了一名外地留汉大学生在汉创业的故事。

  • 张小龙:微信下一步要探索线下

      “我们下一步在微信里,要做的是探索线下。”张小龙表示,现在每个人都花大量的时间在线上,把工作和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到一个手机里,这值得反思。2018年,微信希望大家能够去探索线下的生活。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