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脚踩田埂 眼盯市场

高允旺:半路出道“土专家”,竹荪种植技术第一人

记者 谢开飞
2018-02-07 08:10:11

高允旺(左三)在田间传授竹荪播种技巧 陈志平摄

  特有范儿

  “高老师现在竹荪畦面要覆盖地膜吗?”

  “早春气温低,覆盖地膜有利保温保湿、菌丝走得快,提前长菇,不盖也可以,但稻草一定要盖畦面,推迟岀菇。”

  2月6日,一大早高允旺便收到福建浦城县永兴镇菇农江水玉的微信咨询。

  高允旺是福建省顺昌县大历镇经管站高级农业经济师。16年来,他脚踩在田埂上、眼睛盯在市场上,研发的竹荪“三增加建堆发酵”栽培新技术解决了产量低难题,辐射带动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省种植面积3万多亩,每亩增收600元,为农民增收近2000万元,让100多农户脱贫。顺昌县也因此成为全省最大的竹荪栽培基地和示范县,被评为“中国竹荪之乡”;高允旺本人也被乡亲们尊称为“竹荪大王”,获得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

  善攻坚:“土专家”突破高产难题

  高允旺与竹荪结缘起于菌农们对种好竹荪的无限渴望。早在2001年,大历镇就有不少农户开始种植竹荪,销路不错,但产量低。当时,不少农户到镇里咨询无果,这深深刺痛他的内心。“我一定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难题”,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头扎进了对竹荪种植高产问题的探寻之中。

  起初,高允旺投资3000元,和一农户组成利益共同体,将竹荪田地分成几块,分别做试验。同时,他向省市食用菌专家学习,买来专业教科书反复研读,一点点积累,一次次突破。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三年,他终于总结出“三增加建堆发酵”竹荪高产栽培技术,当年创下了亩产100公斤的高产纪录。由于成功地破解了竹荪种植产量低的难题,菇农们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来人取经或来函索取技术资料。

  近3年,高允旺继续摸索研发林下栽培竹荪新技术,利用林下空闲地、枝叶遮阴免搭棚,省工省本,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菌与稻、烟等农作物“争地”的矛盾,促进竹荪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不砍树亦致富。

  曾经半路出道的“土专家”,如今成为国内竹荪种植技术第一人:研发利用竹屑替代木屑生态栽培竹荪新技术,率先研发林下栽培竹荪获得成功;起草制订福建省《竹荪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撰写的《农林下脚料栽培竹荪致富》列入新农村建设致富典型示范丛书;获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先进农技协工作者,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重推广:科普超市对接田间地头

  “技术就是钱这话真没错,我们农村就需要这样的技术人员!”浦城县山下乡水门村雷公桥村民王槐荣感慨地说。

  作为跨县被省、市科技部门选派到原中央苏区县——浦城县濠村乡任“科技扶贫专员”的高允旺,在调研中发现该乡40户农户种了竹荪240多亩,亩产量只在70公斤上下。原因在于这里的不少农户竹荪大田整畦过窄,生长期间泡水时间太长,造成菌丝缺氧,菌苗闷死不少等。

  在浦城县,高允旺通过举办培训、示范户引领、合作社“抱团”等方式,采取“科特派+项目+基地+平台”的运作模式,菌农很快掌握了竹荪高产种植的技术。在村民王槐荣家里,同等投入,按照高允旺传授的技术,今年种6亩竹荪,亩产170斤,比往年增加30斤,增收2300元。

  近年来,除了上门送技术,高允旺还利用农村赶集日作为固定服务日,开设了科普超市,面对面沟通把脉,有效地解决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牵头组建了一支由9名“土专家”、“田秀才”、返乡青年参与的福建省首支“农民科普志愿者服务队”,为残疾人开设专门的实用技术培训;利用“慧农信”平台帮助很多竹荪种植户解决了种植上的问题。大历镇秀吴村谢伍娣种了12亩竹荪,常在服务日来问询,诸如价格信息、林下竹荪技术要领等,高允旺还从电脑下载一份完整的资料送给她,眼下正忙备料,明年种林下竹荪20亩。

  高允旺还先后到邵武、尤溪乃至江西、浙江等地传授竹荪栽培技术,足迹遍布4个省、8个地区、17个县市,举办科普培训28期、受众1800多人次,发放资料800多份、咨询500多人次,发布产销信息21条。好技术传给村民们,竹荪飘香了,村民们腰包也鼓起来了。

  扎根山区基层33年,高允旺说:“菌农需求就是我的最大动力!我的梦想就是把我的技术变成农民口袋里的钱。”

  他是这么说,也正是这么做的。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陈楷雯:冰上的中华文化使者(图)

      今年年初,陈楷雯夺得2018全美花滑锦标赛铜牌,并被美国花滑协会提名,成为韩国平昌冬奥会女子花滑项目的美国队代表。年仅18岁的她,是3名获选队员中最小的一位。不久,她将在备受瞩目的国际赛场上一展中国文化风采,用实力角逐奖牌。

  • “迟到”名将韩天宇抵达平昌

      因为在上海集训期间腰部的旧伤复发,韩天宇没有在3日随短道队大部队前往平昌,而是回北京进行了治疗。6日下午,韩天宇跟中国花样滑冰队一起抵达平昌冬奥会运动员村,身穿白色团服的韩天宇看上去春风满面。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王殿英:人生十字路口总有别样收获(图)

      王殿英是那种在过年时常被学生们想念的好老师。而她自己认为,多样的、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体验,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也使自己形成了独到的教学方式。

  • “天使”降临后......

      相对来说,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想要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并非一件难事。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海归创业者拿到投资,但据统计,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将项目持续地经营下去。很多的海归企业在前期的立项阶段比较顺利,但在后期经营中,相当一部分却被市场淘汰。究其原因,并非是项目不够好,更多的是因为海归创业者在项目的后期运作中处理不当。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