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傅雷的留法生涯:塞纳河上,是否风光依旧

李兆忠
2018-04-06 11:15:33

  四

  傅雷留法,原本是准备攻读文学的,然而,到了法国后,面对星罗棋布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他受到极大诱惑。说来奇怪,出国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西洋美术的傅雷,对西洋的造型艺术,绘画的色彩、线条颇有领悟力。于是在巴黎大学文科学习的同时,又到卢佛美术史学校听课。后来,傅雷结识了来自上海私立美专的画家刘抗,两人成了好友,一起住进巴黎郊外的一个家庭式公寓,经常结伴参观巴黎的博物馆、画廊,观摩古代大师的名作。

  傅雷后来与美术结下深缘,除了自身的艺术慧根,与另一个人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他就是上海私立美专校长,大名鼎鼎的“艺术叛徒”刘海粟。

  1929年春,刘海粟以教育部“特派驻欧洲研究员”身份来到法国,其时傅雷就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经友人介绍,傅雷成了刘海粟的法文老师、翻译。据刘海粟晚年回忆:傅雷教他法语认真而执着,当他准备付报酬时,傅雷当场翻了脸,说他这样做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中国的美术事业。刘海粟比傅雷大十多岁,见多识广,对傅雷的学识和才华十分欣赏,于是他们结成了忘年交。

  在刘海粟《欧游随笔》的系列文章中,傅雷的身影频频出现:1929年夏刘海粟率家人前往瑞士,先期到达的傅雷亲自赶到火车站接应,下榻友人白格郎的山间别墅。此后一个多月,他们置身湖光山色,写生采风,谈艺论道,其乐融融,傅雷还拍下刘海粟摘苹果的照片,称“这是阿尔卑斯山刘海粟偷苹果的纪念”(《瑞士纪行》)。1929年9月28日晚上,刘海粟、傅雷、张弦等人聚集一堂,热议法国秋季沙龙的盛况。就是这时,傅雷替刘海粟填写了该年度法国秋季沙龙的出品志愿书;第二天早上,陪同刘海粟冒雨送画到熙熙攘攘的秋季沙龙办公室,申请者编号为7611;一个月后,刘海粟意外地接到了秋季沙龙入选通知书(《1929年的秋季沙龙》)。1929年10月2日,刘海粟、傅雷、张弦三人在观摩“现代巴黎画派展览会”时,获悉艺术大师布尔德尔逝世的消息,先是震惊,继而惆怅。傅雷说:“法兰西艺术界蒙丧。”刘海粟补充说:“那是,不但是法兰西艺坛的损失,也是全世界艺苑失了曙光。”两天后他们一起去布尔德尔在巴黎的工作室出席丧仪,瞻仰大师的遗容,傅雷走在前头,负责交涉,礼仪从容。另据刘海粟晚年回忆:在卢浮宫临摹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但丁的小舟》时,傅雷为他做了大量案头工作,将此画的创作背景调查得一清二楚,使临摹工作顺利进行;1931年春,他应德国法兰克福大学邀请办画展,作中国画学的演讲,傅雷根据他几句简单的“思想”,写出洋洋洒洒的《六法论》,使讲演圆满成功。

  在《瑞士纪行》中,刘海粟这样写道:“我们要了解艺术家的口味与天才,他的所以爱好某种对象,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的原因,一定要在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当时一般思想中去找。为了解一件艺术品,必须要把当时艺术家的概况,周环和生活的情形极详密地考察出来,只要翻开艺术史的各重要时代,便可发现艺术之诞生与绝灭的原因。”这些论述与法国美学家丹纳的《艺术哲学》中的“种族、时代、环境”理论非常接近。当时傅雷随身携带法文版的《艺术哲学》,天天研读,做翻译的准备。他们的交谈中肯定少不了这个话题,刘海粟急用先学,将丹纳的理论吸收到自己的文章中。

  据刘海粟晚年自述,傅雷当时也尝试过绘画、作曲、弹琴,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为此十分苦恼。刘海粟看出傅雷的才具所在,劝他不要再把时间花在创作上,集中精力研究美术理论、美术史,这样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傅雷听从了这个劝告。

  当时的刘海粟,是傅雷心中的艺术偶像,傅雷视他为“现代中国文艺复兴的大师”,是“远征绝域,以艺者的匠心为我们整个民族争得一线荣光的艺人”。傅雷怀着虔敬之心,这样描写刘海粟在巴黎的朴素生活:“我有时在午后一两点钟到他寓所去,海粟刚刚从卢佛宫临画回来,一进门就我和谈他当日的工作,谈Rembrandt(伦勃朗——编者注)的用色的复杂,人体的坚实……以及一切画面上的新发现。半小时后刘夫人从内面盥洗室中端出一锅开水,几片面包,一碟冷菜,我才知道他还没有吃过饭,而是为了‘物质的压迫’连‘东方饭票’的中国馆子也吃不起了。”(傅雷:《刘海粟》)

  然而,傅雷兴趣不限于绘画文学,对音乐同样如此。据刘抗回忆:在巴黎郊外与傅雷朝夕相处的日子,受傅雷的影响,他在音乐和文学方面获益不浅,他们经常一起上歌剧院、音乐厅欣赏音乐和歌剧,精神上得到很大享受。而据傅雷自己的自述,他是读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之后,如受神光烛照,音乐慧根随之觉醒。在1934年3月3日给罗曼·罗兰的信中,傅雷这样写道:“曩者,年方弱冠,极感苦闷,贾舟赴法,迅即笃夏朵勃里昂,卢梭与拉马丁辈之作品。其时颇受浪漫派文学感染,神经亦复衰弱,不知如何遣此人生。无论漫游瑞士,抑小住比国修院,均未能平复狂躁之情绪。偶读尊作《贝多芬传》,读罢不禁号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起。此实余性灵生活中之大事。”可见,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对于青春苦闷期中的傅雷有着重要的拯救意义,正如傅雷日后告白的那样:“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扶植我在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响的是贝多芬,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多少的创伤曾由他抚慰——且不说引我进音乐王国的这件次要的恩泽。”至此,横隔在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对于傅雷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四面通透、气象万千的艺术空间在他眼前敞开。

  五

  1931年8月中旬,傅雷与刘海粟结伴,乘坐“楠沙号”轮回国,抵上海时适逢“九一八”事变。算下来,在法国生活三年又七个月,对于傅雷来说,这是弥足珍贵的浓缩的黄金岁月,收获有——

  第一,精通法语,熟悉法国社会,沉浸到法兰西文化风土的深处,为日后的翻译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傅雷后来能够成为译介法国文学特别是巴尔扎克小说的首席巨匠,与此是分不开的。

  第二,饱览西洋美术名作,探求西方美术的源流,奠定了美术批评事业的根基。从这个时期他发表的文章来看,年轻的傅雷已初步显示出艺术批评的天分。他的《〈艺术论〉译者弁言》分析丹纳的实证主义美学的得失,切中要害。他的《塞尚》对西方“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的艺术作了高屋建瓴的透视,让人感受到一个东方学子与西方艺术大师的心灵共鸣。他1931年7月应法国美术杂志L Art Vivant“中国美术专号”之约撰写的《现代中国艺术之恐慌》,从东西方美学的冲突与历史悖论的角度,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危机作了理性剖析。其中在文化哲学的层面上对东西方美术差异性的阐述,以及对中国绘画美学特性的阐述,可谓独具慧眼。他的打通中西画学、构建中国画学体系的学术研究,也由此起步。

  第三,通过研究西方美术,认识了中国绘画的美学特性与价值,正如他在家书中对傅聪写下的那样:“越研究西方文化,越感到中国文化之美,而且更适合我的个性。我最早爱上中国画,也是在二十一二岁在巴黎卢佛宫钻研西洋画龙的时候开始的。”日军统治上海时期,傅雷闭门不出,潜心学问,在老画家黄宾虹的作品中,找到了精神寄托。黄宾虹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此时正以浑厚华滋、灵光四射的笔墨抒发胸臆,激励国魂,傅雷深为之折服,于是不遗余力地向世人推介。黄宾虹生平独一无二的个展——八秩纪念展,就是由傅雷一手操办的。为了这个展览,傅雷鞍前马后,事无巨细,鞠躬尽瘁,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解释黄宾虹艺术的《观画答客问》。傅雷对中国画的真知灼见,散见于写给宾翁的一百多通书信中,其对中国绘画的热爱和拳拳之心,感人至深。傅雷当时曾预言:黄宾虹的价值,半个世纪后定为社会承认,这个预言如今已经变成现实。

  第四,由罗曼·罗兰笔下的贝多芬的启示,进入音乐的堂奥,以此为契机,日后成为中国杰出的音乐批评家、教育家,在一个特殊年代培育出钢琴大师傅聪,为中国争光。一部极富艺术慧思与人文情怀的《傅雷家书》,更是为后人留下一笔珍贵的精神遗产,实践了贝多芬的那句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精神爆出火花”。

  第五,古典精神和现代理性的确立。傅雷属于冲动善感气质的人,假如不是到法国留学,饱受西方古代艺术经典和现代理性的熏陶,精神结构将缺乏制衡并容易走偏,从这个角度讲,留法对于傅雷意义非同小可。傅雷衡文论艺,从此获得坚实的基础,感性与理性获得高度平衡,思想锋芒潜藏于深厚的学养而历久弥新。这一切,在他编译的《世界美术名著二十讲》中有充分体现。此书超越时流,探本寻源,对文艺复兴初期至19世纪的十几位欧洲艺术大师作了深入浅出的解释。正如作者在《序》里自白的那样,他编译这部书稿,是有感于国人对西洋美术本质上的无知,好骛新奇者盲目追随西方现代诸流派,肤浅庸俗者一味模仿西方学院派,而对西洋美术的理论及其历史一无所知;他清醒地意识到:东西方艺术,技术形式不同,精神境界大异,制约这一切的是民族性的差异,在对西方美术理解未臻透辟之时,奢谈创造,是一句空话,唯有学殖湛深之士,惴惴默默之辈,方能孜孜矻矻,树百年之基。这是极中肯的金玉良言。

  第六,中西合璧文化人格的形成。傅雷成长于西化氛围最浓的十里洋场上海,出国前已初步接受现代文化科学知识,有了这些基础,留法后能迅速融入当地生活。经过四年的浸泡,他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法国化、西方化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精髓又不断地被激活,两者经过博弈对话融合,形成了他中西合璧的文化人格。这种文化人格,用傅雷自己的话概括,就是“东方的智慧、明哲、超脱”与“西方的活力、热情、大无畏精神”的融合,只有这种人才能充当中西文化的桥梁,为人类与世界文化的沟通作出贡献。《傅雷家书》中有一句写给傅聪的话:“你能用东方人的思想感情去表达西方音乐,而仍旧能为西方严格的卫道者所接受,就表示你的确对西方音乐有了一些新的贡献。”

  傅雷一辈子都怀念法国,怀念欧洲,希望有朝一日还有机会重游故地,这一念想通过旅居英国的傅聪,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弥补。1963年9月傅聪偕妻畅游瑞士、意大利、法国,傅雷亦随着他们而神游,重温往昔的美好时光。1963年10月14日在给儿媳弥拉的信中傅雷这样写道:“看到你描绘参观卢佛宫的片段,我为之激动不已,我曾经在这座伟大的博物馆中,为学习与欣赏而消磨过无数时光。得知往日薰日蒙尘的蒙娜丽莎像,如今经过科学的清理,已经焕然一新,真是一大喜讯。我多么喜爱从香榭丽舍大道一端的协和广场直达凯旋门的这段全景!我也永远不能忘记桥上的夜色,尤其是电灯与煤气灯光相互交织,在塞纳河上形成瑰丽的倒影,水中波光粼粼,白色与瑰色相间,我每次坐公共汽车经过桥上,绝不会不尽情浏览。告诉我,孩子,当地是否风光依旧?”

  (作者:李兆忠,系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1 2 共2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陈一冰倡议关爱孤独症儿童

    北京奥运会场馆水立方被蓝灯照亮,一盏一盏的蓝灯,像是一颗一颗的星,照亮一个个孤独的心灵。日前,2018水立方点亮蓝灯暨“勇敢爱 与众不同”全球联跑活动在水立方举行,参与者们用这样的形式倡议社会各界关爱孤独症儿童。

  • 丁俊晖赢“中国德比”晋级16强

    昨晚,复华集团2018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正赛第二轮上演“中国德比”,中国名将丁俊晖以总比分6比2击败肖国栋,晋级16强。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方静:为自闭症孩子守护一片天空

    自闭症,学术界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组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特征是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有障碍,有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模式,其核心障碍是社交障碍。20多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自闭症患病率为68∶1。

  • 对话任正非:华为,下一步如何作为

    华为公司近日亮出2017年成绩单,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数字亮眼,但是在华为总裁任正非看来,华为只是“刚启航的航母”。华为将如何驶向未来?5G商用何时到来?中国企业应怎样抓住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