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孙惠柱:中国戏剧为什么常常“蒙上一层纱”

2018-05-29 10:58:37

中国戏剧为什么常常“蒙上一层纱”

——孙惠柱教授在云南艺术学院的演讲

  思想者小传

  孙惠柱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剧作家、导演,国际戏剧协会演艺高校联盟副主席,纽约《戏剧评论》联盟轮值主编。著有《戏剧的结构与解构》《社会表演学》等专著、教材和论文。

  近年来,中国戏剧的数量增长很快,但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说,供给与需求还是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尤其是,有质量、既叫好又叫座的戏剧仍然相对短缺。有些戏剧甚至免费请人来看也没什么人响应,大多演一两场就不得不“拆台走人”。

  从政府角度来说,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大,可人均戏剧量还是偏低。有人就问:听说外国戏剧很火,一个戏演几个月甚至好几年都会一票难求。我们是不是要向人家学些什么?

  西方传统戏剧其实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诞生于古希腊的“净化型戏剧”,以演示恶为核心。这种类型的戏剧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很大,我们引进了100多年依然没有真正吃透。另一种类型是正面励志的“陶冶型戏剧”,主要是音乐剧和喜剧,但我们关注得不多。

  易卜生是公认的话剧天才。他有意识地尝试融合净化和陶冶两种功能,既继承希腊悲剧“残酷+净化”的编剧传统,用紧张的情节撕开社会和人性的伤疤,又有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力求引人向上。《人民公敌》《玩偶之家》都是好的例子。易卜生的英雄是孤独的,斗不过社会上的黑暗势力,但精神上绝不认输。

  ■中西传统艺术都模仿生活,但选择模仿的对象很不一样:中国人努力搜寻好人好事,直接展现正面榜样;希腊悲剧喜欢曲里拐弯,故意展现人性之恶及其恶果,提供反面教材。我们相信人性本善,就要隐恶扬善,教人学好;他们认为人性本恶,就要“以毒攻毒”,以此来净化掉观众心里可能有的坏东西

  ■相对于以残酷冲突为核心、以吓人话题为主导的净化型话剧,陶冶性情的艺术润物细无声,未必能立马见效,却更能令人回味,作用也更持久。但也必须指出,坊间有大量貌似陶冶型的“正能量”戏剧,因只突出图解的概念,缺乏生活的质感,显得太生硬,送票都很难请到人来看,事实上难以起到陶冶的作用

  一个展现噩梦力求“以毒攻毒”,一个展现美梦强调善有善报

  希腊悲剧通常是“净化型戏剧”。它通常在形式上只靠两三个人说话来展现剧情,内容上往往比较“黑暗”,如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美狄亚杀儿子、阿伽门农全家连环杀。

  但是,这样的残酷剧情在其他文化中是很难想象的,因而也就很难被引入和模仿。

  比如,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位教授曾导演《美狄亚》的河北梆子版,但当地农村大妈始终接受不了亲手杀儿子的母亲等剧情。

  又如,弃妇遇到负心汉这种情节在舞台上也算常见,但东方人处理的方式一般比较和谐,因而观众往往很难理解杀孩子来报复男人的做法。

  其实,这不是因为欧洲人更恶毒,而主要是文化的差异。“黑暗”剧情的设计为的是达到宣泄、净化的目的。按照罗念生翻译,“悲剧借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用中医的说法,就是“以毒攻毒”。

  “净化型戏剧”和中国传统的艺术观差别极大。中国古代礼乐一体,乐在礼的指导下陶冶人心、助人习礼。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儒家很重视音乐,但要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音乐舞蹈要以和为贵。

  进一步来看,中西艺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内涵:是净化还是陶冶?是展现噩梦“以毒攻毒”,还是展现美梦善有善报?

  从古希腊到基督教都以人性之恶为原点,着眼于生命的救赎; 中国的儒家则以人性本善为原点,强调正面的道德修为。较晚出现的叙事艺术说唱和戏曲除了娱乐大众,常常还要做人生教材,树立理想范本。

  最突出的例子是《琵琶记》,主要人物全是“好榜样”——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才,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二郎。就连颇具反抗精神的剧作家,如关汉卿、汤显祖等人,也更喜欢传递正能量的好人。即便死了也会精神永存,或像窦娥那样遗愿得偿,或像杜丽娘那样死而复生。

  本质上,中西传统艺术都模仿生活,但选择模仿的对象很不一样:中国人努力搜寻好人好事,直接展现正面榜样;希腊悲剧喜欢曲里拐弯,故意展现人性之恶及其恶果,提供反面教材。我们相信人性本善,就要隐恶扬善,教人学好;他们认为人性本恶,就要“以毒攻毒”,以此来净化掉观众心里可能有的坏东西。

  按照传统审美标准,《西厢记》《牡丹亭》是中国戏曲的佼佼者

  其实,凸显丑恶情节的话剧,在西方也不时引发争议。亚里士多德是希腊悲剧的权威理论家,他的老师柏拉图却反对史诗、戏剧展现恶:“看见旁人在做我们自己所引为耻辱而不肯做的事,不但不讨厌,反而感到快活、大加赞赏,这是正当的么?”

  柏拉图的这一说法很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艺术创作模式源于理式、再取模于现实,是西方戏剧史上另一条贯穿线,与“以毒攻毒”的净化型模式平行发展。

  研究表明,当打斗凶杀成为博眼球的重要手段,悲剧的净化作用就削弱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剧终时难得说出了正能量主题:我们和解吧。但别的悲剧都故意不作出是非判断,而要观众自己去领悟杀戮背后的奥秘。可现实情况是,大家不一定都能领悟。所谓站票观众爱看打打杀杀,多半只是看热闹,而未必能领悟其深意。

1 2 共2页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老将郑智将迎“百场里程碑”

      与缅甸队比赛的转天,国足在江宁基地与上港U21进行了一场内部教学赛,最终国足凭借陈彬彬的进球1:0小胜对手。比赛结束后,国足于当晚乘坐飞机飞往曼谷,昨天凌晨入住酒店。提前一周抵达赛地,也是为了充分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此举也不难看出里皮对本场比赛的重视。

  • 李易峰、周冬雨《动物世界》暑期档与观众见面

      由韩延执导,李易峰、迈克尔·道格拉斯、周冬雨等主演的电影《动物世界》将于暑期档与观众见面,近日片方发布“人性”特辑,韩延详细解读了片名的由来。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巧妈妈”徐立巧和她的“姑嫂饼”

      1995年,徐立巧继承了祖上老字号,成为“泰丰斋”第五代传承人,开始专攻姑嫂饼。一路走来,她耳边总是充斥着旁人的“冷嘲热讽”,有人说她是傻瓜,有人说她“瞎搞事”,但她认定了“发扬光大姑嫂饼”这件事并坚定地走了下去。

  • 简义相:乡村创业一样有奔头

      他白手起家发展种植产业,度过绝境后,又闯出了在高海拔山区种植杭白菊的路子,这个大学生“职业农民”还成立了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种植菊花300多亩,产干菊花6000斤,产值达300万元,纯收入60万元;种植银耳2万袋,产鲜耳2万斤,产值20万元,纯收入10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近两年该村21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