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溪口镇,今年65岁的谭福林经营的铜匠铺远近闻名,他纯手工工艺制作的铜壶供不应求。谭福林介绍说,手工铜壶沉淀着代代相传的技术和意匠,既可以用来煮茶、喝酒、做饭、插花,也可以静静观赏、把玩,是生活的艺术品,艺术的生活品。图为谭福林(右)和他的儿子谭俊杰在制作手工铜壶。 吴勇兵 摄
一把纯手工制作的铜壶一般需耗时八至十天,经剪裁、捶型、精锻、修型、錾刻、焊接等近百道工序和勾、落、串、点、台、压、采、丝等十多种工艺技法,以及至少数千次的捶打。图为谭福林的儿子谭俊杰对铜壶进行捶型。 吴勇兵 摄
13岁跟随父辈学习手工铜壶工艺的谭福林,16岁时就自己开了铜匠铺,现在每天都在按顾客的订制需求制作样式精美、兼具收藏和保健价值的手工铜壶。他说,过去溪口镇铜匠铺还有几家,慢慢地都不见踪影了。图为谭福林为铜壶上铜焊。 吴勇兵 摄
现在小镇上只有他一家仅存的铜匠铺在延续手工铜壶的技艺。在他的影响下,儿子谭俊杰也放弃外出创业的机会,留在镇上和他一道传承着这古老的民间工艺。图为谭福林为铜壶淬火。 吴勇兵 摄
谭福林说,手工铜壶制作耗时太长,工序太复杂,父子两人现在每年最多也只能制作60到70个铜壶。“希望这门传统的手工技艺在文化旅游繁荣的今天得到更多的保护和传承。”图为谭福林在铜壶上钻孔。 吴勇兵 摄
谭福林对铜材进行剪裁。 吴勇兵 摄
谭福林对铜壶进行捶型。 吴勇兵 摄
谭福林在铜壶把上钻孔。 吴勇兵 摄
谭福林在铜壶把上钻孔。 吴勇兵 摄
谭福林对铜壶进行捶型。 吴勇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