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爱一个人做一件事
潘际銮说,自己之所以能一辈子扑在事业上,离不开一个人的支持,就是妻子李世豫。
“她是贤内助。”提到老伴,潘际銮笑得合不拢嘴。说起二人的爱情经历,他脸上洋溢着些许得意。
两人相识于清华工字厅。那是钱钟书和杨绛互生情愫的地方,潘际銮和李世豫的爱情传奇也于此展开。
1950年4月,19岁的李世豫来到北京考大学,因为没住处,便求助老乡龙驭球。龙驭球和潘际銮当时都是清华的助教,并且同住在工字厅的404号屋。在这里,潘际銮和李世豫初次相见。
“一见到她以后我觉得很喜欢她,所以我就帮她解决住的地方,同时帮助她辅导。”潘际銮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旧清晰,“然后晚上散散步,过了三个月,我们就很熟了,很默契了。”
“我觉得他在这一群男生里面还是拔尖的。我最看中的是他的业务和人品。”记者采访潘际銮时,坐在一旁的李世豫笑着说。
两人相识不久,潘际銮就按照国家需求,去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读研,之后又是两年的工作期,而李世豫则考上了北大读书。两人一别5年,交流只能靠一周一封的书信。
“5年回来以后,她没有变,我没有变,就结婚了。”潘际銮说得很简单,“恋爱要简单一点。对爱情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的,变来变去,你还念不念书?另外就是两人结婚以后,互相之间要很和谐地工作。”在潘际銮看来,爱情的专一和家庭的稳定是事业成就的基础。
结婚60余载,潘际銮一心扑在事业上,而北大毕业的李世豫除了上班,还担负起了家务以及照顾三个孩子和潘际銮父亲的职责。“生前两个孩子的时候,他自己都不知道,还在工厂忙活。”李世豫的话语间透露着点小抱怨,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在焊接上啥都行,但在生活上啥都不行。”这是潘际銮给自己的评价。李世豫则“批评”他,“酱油、盐、味精,他都找不到,甚至认不得”。直到两年前的一天,在给妻子下厨做鸡蛋汤时,潘际銮才知道了哪个是鸡精。
从潘际銮去南昌大学开始,李世豫就和丈夫形影不离,照顾潘际銮的生活。1997年,潘际銮因腰椎间盘突出,在家卧床4个月,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但还坚持电话办公,并利用这4个月写出了一部四五百页的《现代弧焊控制》,李世豫则任劳任怨地当了4个月的护工。
结婚60余载,潘际銮唯一一次给妻子送的礼物,是一本相册,为了纪念二人的钻石婚。制作这本相册,前前后后用了半年时间,潘际銮亲自挑选照片并在电脑上编辑,没有提前告诉妻子。
接受采访的时候,捧着这本得意之作,潘际銮笑呵呵地一次次和记者念叨着二人从年少一路走来的点滴:“这既是让我们自己回忆一下相爱的60多年,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女知道,看看父母当年怎么把他们培养出来的,我觉得这更有意义,比送一朵花有用。”
对丈夫的成就,李世豫更“得意”。在《朗读者》节目的录制现场,她自豪地说,丈夫是“中国焊接第一人”。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验收,李世豫和丈夫试乘高铁,“我们从来没坐过那么快的火车,当时一想,这里面有我老伴的功劳,很高兴”。
两年前,一张潘际銮骑电动车带着老伴在校园里穿行的照片在网上热传。李世豫一手搂着丈夫,一边张开手臂,头微侧,这对神仙眷侣,羡煞旁人。如今,那辆电动车已经“退休”,而潘际銮和老伴的人生传奇仍在继续。
一辆带篷子的蓝色电动三轮车是老两口现在出行的工具。每天,二人从住处骑到学校,一路20多分钟,风雨无阻。
提及未来,潘际銮说:“我的计划是继续为国家作贡献。”李世豫则说:“我的计划是支持他工作。”
采访临近尾声,记者希望给两人拍张合照,一旁的李世豫说了声“我来了”,轻轻一跃,依偎到潘际銮身旁,照片定格。爱一个人,做一件事,两个人,一辈子,走一生。(本报记者 杜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