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许子东:不睁眼看现实,哪能做好学问?

2018-07-09 14:21:50

许子东(右),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许子东讲稿》(三卷),以及《呐喊与流言》、《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等。因长期参加《锵锵三人行》,与窦文涛、梁文道(左)一起,被观众称为“锵锵铁三角”。

版本: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18年6月 本书为许子东所开课程的实录讲稿。

  提起许子东,名字之前通常要加上两个头衔: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前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这两年,或许还要再加上两个节目——《圆桌派》和《见字如面》。

  公众熟悉的可能是许子东后一个身份。他自己都曾感慨:“如果今天在google或百度输入许子东三字,几十年教书生涯和学术研究成果少人关注,更多人注意的是音频、视频和越界的电视言论。当然,这些公众言论,无疑也是学术自由的一部分。”

  近日,《许子东现代文学课》出版。这本书是许子东在香港岭南大学的讲课实录,讲说范围包括了“五四”文学革命起源,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沈从文等知名作家,是一部实录版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课堂原本有一定私密性,许子东主动把它公开、出书,正是他“越界”的又一点新尝试。

  跨界多年没减损学者本色

  在播出的节目里,许子东通常不是最活跃的那一位,他有点严肃,总会讲到文学。他的参与能让节目往“严肃”和“沉重”改变,而节目对他的改造,是“变得比较无耻,比较玩世不恭啦”,“会考虑读者反应啦”。

  改造或许不假,但仔细一想,“跨界”多年的许子东毕竟没有减损自己的学者本色。无论做什么节目谈什么话题,他都不去刻意讨好观众,也始终能看到几十年人生经历和文学研究对他的影响和塑造。

  在采访中,许子东反复不断地提及五四一代的传统和精神遗产,尽管总是马上又让它消解在谈笑中。比如说起做了那么多年节目,发表了那么多公共言论,作用在何处?他哈哈一笑地感慨:“发现一点作用都没有。我现在发现五四过去一百年,我们这些人都不知道在干的什么。像一个小虫飞了一圈又回到原点。”但没过一会儿,他又主动说起《锵锵三人行》的意义,说起自己参与这样的节目是因为毕竟想做些事,做些与中国有关的事,“其实这不也就是五四以来的老传统嘛,对不对?感时忧国嘛。”可当记者想要抓住这个问题再深入一点,他马上又把它消解掉:“也许是自欺欺人,我不知道。”年轻一代连这样的自欺欺人都不大有了?“那也许是进步啊。”

  最近的这本《许子东现代文学课》,虽然是他作为现代文学教授的“分内之事”,但特别的形式和背后的想法,仍能看到许子东一贯“越界”的态度。

  事情的缘起是腾讯网副总编辑李伦找到许子东,说现在网络直播兴起,但内容乱七八糟,于是希望他也能来做直播,做一些高质量、有营养的内容,“你在香港做的任何有意义的活动都可以直播”。许子东考虑了一下,有价值又可以直播的,就是上课。于是合作达成,开始了一学期“经典课堂”的直播,将许子东给香港岭南大学大一学生讲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放到了网络上。

  把自己讲课的过程记录下来,给更多人看,这好像很简单,但其实并不是容易做出的选择。为了尊重学生的意愿,许子东特地联系了每一个选课的学生签字同意,不愿出镜的学生就不能拍到。

  许子东说,他曾试图让更多教授加入直播的行列,得到了各种不同意的理由,“上得好的人不愿意把独家秘方拿出来,上得不好的人更不愿意人家来看”,有人说“直播上课,会觉得不自由,像被监视”,而最有意思的理由是“我一次直播以后,去别的学校就不能再讲同样的题目了”。

  但许子东愿意。在他看来,这是要“跟那些内容争夺总体文化时间”,“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有了直播就只能看斗鱼呢?为什么在那些女孩子捋头发的空隙里面不能留出一点做文化保存的事情?我知道我的课上得不好,浅薄,但我一个优点是脸皮厚,我不怕”。

  争夺,怎么争夺?许子东觉得“一是我们要做得好看”,二是“千万不能降低自己的学术水准”。如今,市面上能找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不下百种,许子东的这一本又有什么新意?在形式上,他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出书,因为对现在的读者来说,从口到文字的“讲稿”要远比“论稿”“文集”易于接受;他在书后放上了直播视频的二维码,“我们的读者看书的时候说不定就累了,或者接下来要吃草莓了,那就开一下,让你的声音在旁边”。在内容上,他同时介绍和呈现这两种呈对立之势的文学观、价值观,看他的讲稿,会发现他经常讲的是“两边都有他的道理”。

  许子东对主流文学史中的一些内容有意见,比如张爱玲至今也未能在权威文学史上获得一章、甚至一节的篇幅。但对于只推重艺术性,对茅盾、巴金等作家大加批评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他也有不同的态度。他特意提到,夏著中有一个核心概念"obsession with china",中译本把它翻译成较为正面的“感时忧国”,但准确的翻译应是“国家痴迷”,按夏志清的立场,五四这一代作家太为民族的利害考虑,损失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辨析之后,许子东又表达了自己的选择:“我总觉得就算是国家痴迷,也好过不痴迷,也好过只为了钱痴迷,对不对?”

1 2 共2页

来源:新京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英格兰:永远不要低估一颗争冠的心

      在世界杯历史上,英格兰队共有三次晋级半决赛,上一次还是在1990年,再早的一次则要上溯到遥远的1966年,也就是在那次,英格兰队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捧起世界杯的奖杯。

  • 时隔20年,“格子军团”卷土重来

      这是一场五五开的对决,克罗地亚人拥有实力优势,东道主则有地利、人和的加持。双方开场后就激烈地你争我夺,90分钟1比1战平。加时赛,克罗地亚队率先进球,随后俄罗斯队将比分扳平,把比赛拖入点球大战。最终,幸运的克罗地亚人在点球大战中胜出,时隔20年再度闯进世界杯四强,复制了苏克等“98黄金一代”在法国创造的历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Adobe创始人约翰·沃诺克代数曾挂科

      约翰·沃诺克1940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迄今拥有数学专业本硕学位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但小时候的他并没有展现出作为科学家的素质。约翰·沃诺克在九年级代数考试不及格,初中阶段还被老师判定在工程技术方面没有任何才能。

  • 武汉新增3位杰出女性招才顾问

    “聚芳华 智汇汉”,武汉招才走向细分专业领域。7月7日在红T时尚街区,我市首次举办杰出女性人才资智聚汉专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