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先生】

冯骥才:有责任的人生是有分量的

2018-09-10 13:20:09

  央广网北京9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仅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更有着温润深厚的德性、豁达包容的情怀,任风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在市场强势奔袭的时代,先生们还需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做人的一盏灯。

  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先生》第三季,向以德性滋养风气的大师致敬、为他们的成就与修为留痕。今天播出第一篇《冯骥才:有责任的人生是有分量的》。

  冯骥才:我从文学到文化,实际没有离开我们这代知识分子身上的那两个字,就是责任,我觉得有责任的人生是有分量的。

  怀揣着对文学的激情,八十年代,冯骥才写出了《神鞭》、《三寸金莲》、《一百个人的十年》等一系列小说、随笔、散文,这些关注普通小人物命运的作品一经发表就引起了轰动。

  但没想到的是,正是这“责任”二字,让他与热爱的文学渐行渐远。1991年12月,诗人柳亚子创办的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在周庄的旧址——迷楼面临拆除。从没卖过自己画的冯骥才,当即决定卖画保护迷楼。

  冯骥才:我们时代转变的太快,有一些好的历史建筑要保留住,这是遗产。

  就这样,冯骥才义无反顾地从文学创作转身,投入到了中国民间文化保护的工作当中。

  冯骥才:我当时提出要对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所有民间文化做一个地毯式的盘清家底的普查整理,这个工作我拿到的经费是30万。2001年,你怎么做全国性的工作?

  没钱,赤手空拳的冯骥才又拿出了他的老办法:卖画。缺人,冯骥才就亲自带领专家组奔波在田间地头。

  将近十年,冯骥才一直在和时间赛跑,直到2012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才算基本完成,给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财富。保护了民族的文化,却丢失了自己的写作梦想。问他,遗憾吗?冯先生说,其实理想一直都在。(记者李欣 陈庆斌)

来源:央广网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十九·纪检人讲述追随马克...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离世 享年88岁

    昨天10时46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在北京海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8岁。这位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家出身相声世家,1930年12月生于天津,5岁起便向父常连安和哥哥常宝堃学说相声,9岁便登台演出,21岁时拜马三立为师,并加入“天津市曲艺工作团”。

  • 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因病逝世

    昨晚,中国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7岁。他演奏的《梁祝》影响几代中国人,成为不少音乐爱好者的小提琴启蒙之作。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