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大家】

郎绍君:寄淡泊以发豪猛

2018-09-17 10:17:26

  郎先生的美术史论写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天津美术学院留校任教之初发表在报刊上的一些文章,其中不乏经典作品的赏读和当代美术新作的评介。美术作品的鉴赏文章一直贯穿于先生的写作中,他还主编了《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等书。

  郎先生曾对我讲,描述好一件具体作品很不容易。我想,这应该也是美术史研究者的最基础入门工作。在实践中,我愈发觉察到,运用整体上准确、简洁而不失辞采的文字,客观、全面、情理兼备地描述一件作品,绝非人皆可行。而先生的著作中遍布着这样的作品描述,为我们磨砺这一基本功提供了学习典范。

  在作品描述的基础上,积累必要的感性经验和理性判断,就可以对作品进行更为内化的释读。关于此,郎先生讲道:“理解者本人的条件、能力至关重要:唯有充分的主体条件,理解与释读才能既近于对象(作品),又富于创造性。”(《齐白石·引言》)这句话与陈寅恪先生的名言——“了解之同情”高度契合,强调了研究艺术家要以释读他创造的作品为依托,而“同情的理解”艺术家的所遇所感,正是深刻释读作品的前奏。

  例如,前人对齐白石写作的大量诗歌关注很少,而郎先生对这部分材料的重视和探究远超前人,表达出对饱含人世飘零苦楚的白石诗和清新、朴茂的白石画,这两种作品文本互映关系的深刻认知。

  再如,郎先生从林风眠的若干画作和文献中读解出,画家早年的失母、丧妻、丧子等苦痛记忆在其艺术创作中或隐或现地显露,并将这些作品的特征概括为“诗意的孤寂”,孤独中充满了美与力量。这样的作品释读既关照了历史和个体的真实,又将艺术的美感特质及其背后一份关乎人的血肉温情叙述了出来。

  深读作品,既是艺术家个案研究的深入路径,也使美术史的细致而具有质感的书写成为可能。如《齐白石的世界》“食叶蚕肥丝自足——齐白石绘画艺术的渊源”一章,郎先生进行了翔实的作品分析,并以此呈现出齐白石向徐渭、八大、石涛、金农等画家的学习过程,通过细腻的作品比较,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而不是草草宏议或沿袭旧说。

  谈到学习“八大”,郎先生先将今天能看到的齐白石摹仿或形似“八大”的作品广泛搜罗,结合齐白石40岁左右从民间画师向文人画家转型的特点,总结出齐白石当时是学习“八大”的冷逸画风、减笔画法和鱼、虾、鹤造型等几方面。

  齐白石曾在1951年为自己的旧作《秋梨与细腰蜂》写过一段题跋,其中有“白石与雪个同心肝,不学而似”等语句。郎先生依此而提出了自己的辨析,他认为,齐白石以临摹“八大”向文人艺术演化,最终由于出身、性格、气质等原因,告别了“八大”的高冷而铸就了个人特有的艺术面貌,形成了民间趣味和文人格调的整合。这样的结论掷地有声。

  郎先生认为:“研究中国美术史,不重视对作品的感受、对真伪的鉴定、对风格的辨识、对形式语言的透析,是无法入其门径,领悟其真谛的。”(《我与美术研究》)这说明传统美术史研究要以熟知和深读经典作品为根本。但先生并不是意图复古到张彦远或瓦萨里式的以艺术家、艺术品为绝对主体的叙述范式中去,而是在弥漫着各种宏大的文化研究、时髦的哲学观念等艺术研究方法的当下,呼唤美术史学者向最质朴的艺术作品的回归,重新培育对待作品的立场和能力。

  基于对作品的重视,郎先生要求并经常带领研究生去博物馆、美术馆和拍卖预展上近距离细看作品实物,熟悉作品并提高鉴赏力。他会在每一件佳作前驻足良久,脸上跳荡着不可言表的兴奋和快乐。他大多时候都是边看边讲,一个展览走下来,已不知不觉自发集结了一群“好事者”紧随其后。

  郎先生在作品前常谈及画史与笔墨,虽言语无多,却境界开阔,听其讲者,皆如沐春风。近时,先生因年事渐高,带学生一齐去看展览的次数减少了,但一直督促我们要大量看作品,积蓄读画经验。遇有好展,只要身体情况允许,他依然会与我们同往。先生这种带学生去展场一起看作品、讲作品的传授法度,深深影响了我辈弟子,也成为如今我们指导学生用心观画的最重要方式。

  求真的批评

  郎先生的美术批评与他的美术史研究是二元共生、互为滋养的。一是因为20世纪的中国画史本身就是一个前后贯通的浑然整体,当代美术发展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导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以,他对这段画史的深入查考自然会延伸到对当代画坛的关注。

  20世纪80年代是文艺理论争鸣的热潮期,郎先生身逢其时,审视彼时文化界和美术界的现状,撰写了若干颇具影响力的美术批评文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关注现状,介入美术批评,几乎是一种责任。”

  郎先生的批评文章大致可分两类:一类谈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生存、发展及其衍生出的各种问题,如中国画面对的情境和主题、中国画的类型、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的现代革新、中国画的教育以及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关系、新潮美术、现代艺术、民间美术、农民画等。另一类是画家的专题批评,如周思聪、李伯安、李老十、田黎明、李孝萱、唐勇力、尉晓榕等,他都写过重要的画评文章。

  将30年间郎先生的这些批评文章一一读下来,可以看到时代的真实显影,他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了历史的烟云变幻和画坛的悲喜过往。从这个意义上说,批评本身也成为历史。

  郎先生的美术批评,最典型的品格就是“求真”二字。他曾说:“评论即研究,研究则应把事实(史实)摆在第一位……认真弄清一个简单的事实比盲目下一个伟大结论更有价值。”(《艺术评论的规范性与文风》)

  郎先生写过一部关于当代画家李孝萱的批评专著《从写实到荒诞——李孝萱的现代水墨》,序言里开宗明义地讲道:“这本书集中表达了我对中国画革新探索的支持,但这支持不是没有限定、分析、选择、批评的赞美和追捧。热情肯定探索精神是一回事,冷静判断探索结果是另一回事。”这其实道出了先生从事批评工作的总立场——肯于说“好”,也敢于说“不好”。这在“表扬稿”式的文艺批评流行的今天,多么可贵。太多时候,都是说“好”容易,说“不好”难,尤其是让艺术家们平和地接受“不好”的指摘和评点,似乎更难。

  很多艺术家们都说,郎先生的批评文章非常耐读,而且读完心服口服。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是先生确为知画、懂画之人,所以不论臧否,皆能说到肯綮之处。一味褒扬的批评,或善或美;坦言优长又指明不足的批评,才可称真。

  郎先生在艺术批评中的“求真”,来自一份对待艺术的不可撼动的原则性,敢于挑战权威,不随波逐流,从真实出发,从艺术本身出发。先生平素蔼然、宁和,但在原则问题上从来都是严肃以对。作为一位尊重历史真貌的学者、崇尚真诚的批评家,这一品质最难得,也最珍贵。

  鲁迅先生曾评价陶渊明,不仅有“悠然见南山”的冲淡,也有“金刚怒目”的血性,此语恰与郎先生的性格存有某些相似处。一旦谈及不公不平事,先生温颜易色,每当此时,他清瘦的身影骤然高峻,一身坦荡凛然的文人风骨不容侵犯。

  郎先生的批评文字中时常流露出对富有崇正、健朗之美的经典艺术的敬慕与怀念,对时下某些粗制滥造的艺术作品颇有微词,这也是他依循艺术史发展规律做出的“求真”的判断和预见。正如他在《重建中国精英艺术》一文讲道:“首先是对艺术精神性的追求,其次是对革新语言符号的探索,三是对艺术自律性的追求。这三个方面赋予它们以生命力,在历经蜕变、反省和种种磨难之后,就会走向成熟……也许这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它总归是要出现的,因为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需要。”虽此文已刊发近30年,但在重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倡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也依然不过时。

  这就是真诚的艺术批评蕴涵的恒久力量。

  学人小传

  郎绍君,1939年生,河北定州人。196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史论专业并留校任教,教授中国美术史等课程。1978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攻读硕士学位。1981年毕业并留院美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专著、文集有《论现代中国美术》《现代中国画论集》《重建中国精英艺术》《守护与拓进》《齐白石》《齐白石的世界》《林风眠》《陶冷月》《自然的再发现》《从写实到荒诞》《郎绍君美术时评》等,主编有《齐白石全集》《陆俨少全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山水卷》《中国名画家全集(近现代部分)》等。《齐白石》获文化部首届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重要学术活动包括:主持中国首届批评家提名展(水墨部分)及学术研讨会(1993);担任香港虚白斋藏画国际研讨会执行主席(1995);参加台湾“齐白石大展”并做主题演讲(2002);应邀到捷克国家美术馆,对馆藏中国画做鉴定(2002);策划、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作者:张鹏,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中国传统画论、艺术产业等,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有艺术评论文集《清谈与玄想》等。)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1 2 共2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二十二·警校教师讲述自己...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创纪录暑期档票房是怎样炼成的?

     2018年暑期电影档刚刚落下帷幕,有关创纪录的174亿元票房总量及相关讨论话题热度依旧。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日新月异增长,每年中国电影都面临新变化和新趋势。电影制作及观众口味的快速转型,往往使前一年刚刚出现的现象和特点被迅速洗牌。

  • “倔姑娘”董英妹:用成绩回应质疑

    “女子甲组跳远冠军、100米栏冠军(破纪录),七项全能目前比完的两项都是第一名……”9月14日,17岁的唐山女选手董英妹成为本届省运会青少年组田径赛场关注的焦点。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毛区健丽:做中国健康肉推动者

    当笔者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见到毛区健丽时,很难看出眼前这位打扮入时、颇具气质的女性其实已年逾六旬,更难将她与“养猪”联系起来。

  • 王胜地:目标进入500强

    谈起创业初衷,王胜地回忆说,2014年他在美国完成学业准备回国时,国内的亲朋好友纷纷要求他代购美国奶粉和纸尿裤,这让他很震惊。当他提着大包小包的奶粉和纸尿裤在机场排队托运时,更让他备受羞辱。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