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李敬泽:借《会饮记》“推敲”一下我们这个世界

2018-09-25 11:42:35

  李敬泽 戴翰 摄

  “借此推敲一下我们自己,实际上也推敲一下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老讲现在是一个碎片化时代,把所有这些碎片塑形,让它看上去有一个形状,这件事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李敬泽如此描述新作《会饮记》的创作初衷。

  李敬泽,批评家、散文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文学》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评论集《为文学申辩》《致理想读者》《会议室与山丘》等,散文集《咏而归》《青鸟故事集》等。2004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2016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奖”,2017年获首届“十月散文双年奖”。

  《会饮记》2018年8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李敬泽近年来在《十月》杂志专栏刊登的系列随笔,是继《青鸟故事集》《咏而归》之后的又一力作。

  《会饮记》收录作者12篇文章,在文体上,用作家黄德海的话说是“它绕开了每一种已被确认的文体”,小说、散文,《会饮记》都不是,却又什么都像。《会饮记》空间跨度广,思维更是欢脱跳跃,李敬泽用亲历者的眼光,从历史的深邃中观照当代文学的现场。

  9月23日,越界与当代智力生活——《会饮记》新书分享会上,著名作家格非称,《会饮记》是一个关于思考的思考,或者是关于写作的写作,他认为,“这个过程在今天极其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的意识,在当今这样一个自媒体时代,我们的写作很有可能会沦为陈词滥调。”

  李敬泽表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自媒体的时代,每天大家拿起手机来看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消息,引起我们各种各样的反应。”

  这位著名作家将这个状态形容为,“我们有一分钟的愤怒,有一分钟的哀怨,有一分钟的伤感,再有一分钟的幸福,再有一分钟的虚荣和炫耀,拍个自拍发出去。我们的一天就是这样过的,我们一天对世界的反映、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以至于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每天都是由大量这样的东西构成的。”

  李敬泽发问称,“我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我们是否真的想过在这所有一切之中,哪个是我?或者说哪个是为我的那个东西?”

  “我们都是意见家,我们有无数的意见,有无数的观点和反映,每天都在那生产着。”他直言,“我经常看朋友圈,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其上呈现出来很多精神分裂的东西,你半小时前看他感觉忧国忧民已经活不下去,半小时以后看又觉得他还是过的很好,天下大定,非常好,他自身的自洽性、自身的整体性,其实是未经他自己好好琢磨的。”

  李敬泽表示,这就是《会饮记》出现的原因,“这本书限定为一个近似于我的那个人,在这个书里是那个‘他’,那个‘他’到底是不是我?现在我也没有把握。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如何在他的忙忙碌碌、狼狈不堪的生活中同时被看着,同时也自己在想着,说我能够把所有一切,给它个形状,给它一个大致的轮廓,让它看上去像个世界观的样子。其实就是做的这么一件事。

  “(我想)借此推敲一下我们自己,实际上也推敲一下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老讲现在是一个碎片化时代,把所有这些碎片塑形,让它看上去有一个形状,这件事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

  “但是现在的读者是否喜欢我没把握,但是我写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社会责任感,这个社会责任感是什么呢?我希望这个书50年后或者100年后能够为未来的那些博士或者硕士们提供材料,让他们可以据此写出很多论文来。”李敬泽笑言。(高凯)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二十五·“口岸金花”讲述...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只为自由故,奥斯瓦尔多放弃足球去搞摇滚音乐

    前意大利国脚奥斯瓦尔多过着一种任性的生活。为了更多自由,他放弃了足球生涯而去从事摇滚乐。他不愿过得太辛苦,“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回家会做150个俯卧撑,我却喜欢去烤肉。”

  • 伍兹苦熬5年收获高尔夫美巡赛个人第80冠

    42岁的美国名将“老虎”伍兹蛰伏多年后,在本轮打出71杆高于标准杆1杆,总成绩269杆低于标准杆11杆,拿下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80个美巡赛冠军。为了这个冠军,“老虎”苦等1876天。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王石:生逢伟大时代 勇攀更多高峰

    1984年创办了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王石,就是这些企业家中的代表之一,他的经历不仅映射出40来中国企业家走过的历程,更反映出众多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踏着时代步伐走向成熟。

  • 爱红妆 更恋稻香——吉林两位返乡女大学生的“稻梦空间”

    4年前穿梭在上海写字楼里、操着流利英语“谈笑有鸿儒”的蔡雪没想到,27岁的自己会在家乡吉林省舒兰市的田埂旁察看水稻长势、计算收购价格,盘算着如何把最好的大米卖到远方。她的“领地”,是耕种着187公顷优质水稻的农丰水稻专业合作社。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