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郭齐家:教育立命 修明心性

2018-11-12 09:35:07

  他看到了佛家解脱、无执的智慧:“启迪人们空掉外在的追逐,消解心灵上的偏执,破开自我的囚笼,直悟生命的本真。通过‘明心’,做一个明白人,趋向无意识”。

  郭先生以儒家研究为主,却又不囿于此,以开放意识接纳各家学说,完整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他一方面加深拓宽对传统儒学的理解,另一方面积极回应当下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用生命教化的智慧,这份珍贵的“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为中华传统文化引入现代生活创造条件。

  弘扬

  2000年后,郭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强烈的使命感投入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事业之中。他曾经自述:“开始致力于在社会上普及传统文化,在图书馆讲课,也在社会上讲”,“对我个人来说,这个时候的文化其实已经进入到信仰层面了……学习中国文化,不光是要学习知识,重要的是要安定心灵,让我们的心灵沉静下来,不那么浮躁,我很看重这一点。”

  其实早在1985年,郭先生就参加了一些孔子研究所的工作。1989年,中华孔子学会正式成立,他先后任副秘书长、副会长。在广泛交往中,郭先生从哲学、历史、思想、文化、中西对比、古今对比等视角拓宽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生命,是支持我们前进的力量”。

  郭先生曾对新文化运动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各种思潮和实践进行过深入研究,他认为,“必须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传统与现代化既有一种对立、对抗的关系,也有一种包容、延续的关系……传统可以作为现代人的一种‘资料’‘资源’,如果运用得好,还可以变成现代发展的一个‘动力资源’。现代化不能经由全盘打倒传统而获得,只能经过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而逐步得到。”

  郭先生分析当下诸多社会问题,在于人们在追求现代化的途中误入功利、浮躁的歧途,因此需要用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来安定心灵,他一方面通过写文章,阐明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如何用它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另一方面直接通过讲课、讲座、编写读本、支持青少年读经等社会活动,有意识地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郭先生不遗余力地宣讲,完全源于其内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片温情与敬意,更是他作为学人的时代使命与担当。行走在知识与信仰之间,他认为讲课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践行,与人交谈是养成“拈花微笑”的佛心,无处不体现着“兴慈运悲,不舍众生”的情怀。“我们学习《论语》《老子》等文化经典,不仅仅是为了增长见闻,或者附庸风雅,而是为了安顿自己的身心,涵养自己的性情,接上民族的传统,使自己在天地之间可以站得稳、行得正,在纷纭的世事中找到一处心灵的乐土,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中追求真善美的互诠、圆融无碍的人生境界。”

  2004年,郭先生在北师大正式退休,应邀南下北师大珠海分校教授《四书》等通识课程,这一讲就是12年,直到2016年夏天才回到北京。他讲《四书》的立足点是鼓励同学们回到“人”本身,回到“心性”的修养上,而不是仅仅关注知识层面,关心分数,关心考试,要关注技术背后的心性,不能一味用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片面用科学技术遮蔽人文精神。

  郭先生指导学生成立国学社,学习和弘扬国学,每学期都会利用周末参加国学社举办的论坛,有时还会将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国学书籍带过来送给大家。

  珠海当地很多公益团体都邀请郭先生去参加公益活动义务讲学。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不辞劳苦欣然应允,甚至有时不太方便,仍会尽量满足别人的需要,或带领国学社的同学走出校园,不顾一路颠簸近两小时参加社会公益实践,在知行合一中修习传统文化。

  郭先生多次强调,中国传统教育其“内在观,即强调启发人的内在道德自觉性,心性的内在道德功能观。中国传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启发人的内心自觉,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入世精神,强调的是对自身的肯定……自我求取在人伦秩序与宇宙秩序中的和谐。”真正的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灵魂与灵魂的感召,是生命与生命的依托,要培养学生具有大爱的胸怀、高尚的德行,以及善念的种子。

  于述胜教授评价郭先生,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研究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受益者,郭先生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背后不朽的价值,无论是对于个人心灵之安顿,还是对于民族生命之发展,抑或是中西文化之汇通,都有着深刻的价值与意义。

  传承

  郭先生十分重视学生教育,自1986年到2004年,共培养研究生30名。他要求自己对学生“以真诚对真诚,以生命对生命”,“五十岁之后,我还感受到另外一点,那就是我的学生,学生的集体、个人对我的影响,我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从学生那里得到了很多帮助,这也是我需要感激的一个方面。”

  除了学业指导外,郭先生还十分关怀学生的人生和生活,有针对性地介绍他们参加一些学术活动。进入先生门下,报到后不久都会被他叫到家里,在简短了解学业与家庭情况后,郭先生都会提出了一些要求,填写培养计划表,给每人开一份研读学习书目。

  每次有学生来家里,郭先生和师母都会热情地准备茶水,逢年过节或周末,他会把学生们叫到家里来聊聊天,餐叙一番,感受一下家庭的气氛和温暖,更会对弟子们进行家庭关系、孝敬父母、遵守校规等方面的提醒和考核。

  2004年,郭先生去北师大珠海分校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每周四门大课,每门课100多名学生,除此之外他还兼任其他学院的专业课。每次上课,他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教室,拿着放大镜照着自己的书稿笔记,在七八平方米大的黑板上写下满满的四面板书。

  学生们心疼之余也有疑惑,为什么不把笔记打在课件上呢?郭先生说:“如果我不写黑板字,同学们就不会做笔记了,课件他们也不一定看的。如果板书的话,我辛苦,他们也辛苦,同学们会做笔记,会记住一些。还有,我也当练练字。我们不能总是靠打字啊,久了连字都不会写了,我们的文化载体不能丢失啊!中国汉字本身承载了巨大的文化基因与密码,一字一乾坤,一笔一画皆生命啊!”

  上课前,郭先生都会庄严地立正鞠躬,然后高声说:“同学们好!”主动向学生行礼。后来,学生们也开始主动向先生行礼。一句“同学们好”,一句“先生好”,交织辉映成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成为活泼脉动的文化生命的课堂。

  那情感、那力度能把大家都震撼住,偌大的教室出奇地安静,只留下讲者的声音久久回荡。郭先生对学生说:“同学们啊,我年纪大了,讲不了几次,将来靠同学们了。我们学传统文化,不只是在课堂上,更要走进基层中去。你们要真正地去践行国学,到社区给老百姓讲我们的传统经典文化。”

  2011年,郭先生为国学社社庆题写贺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经典为友,与圣贤同行’!为每一个生命的喜悦幸福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愿与国学社同学共勉!”体现出了他对学生的殷切期待。

  郭先生曾引用冯友兰先生“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话寄语学生,勉励大家修学储能,传承好祖国的文化。“我现在讲的《孟子》,是五十多年前陆宗达先生讲给我们的,现在我传授给大家,这就叫作薪火相传。等你们将来成才了,继续传给你们的下一代。当我仰望星空时,我仿佛感受到我的老师在天上,像星星一样望着我。而将来有一天我与他们相会,我也会在天上看着同学们,给你们力量……”

  这些话语情真意切,有心的学生就将郭先生讲的很多课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甚至同样的课程拍了几届不同的版本,作为此后温故知新的宝贵资料。

  课堂上和论学时,郭先生非常严谨,往往会一脸严肃,不苟言笑。但在课下,他却能较为开放地与学生交流,用实际行动诠释一个儒者与师者为人处世的修养以及对家国天下的担当。

  郭先生身体力行,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师表,真正将学问落实到生活实际之中,他对人总是谦逊和客气,虽然很多人把他当名师敬仰,但他却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模样,总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生怕给别人添麻烦。

  有一次,一位同学向郭先生投诉助教改作业过于严苛,以至于影响了他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积极性。这件事让郭先生为了难,他比较同情和理解那位同学,于是就找到助教,想提醒他适当宽松些,但又碍于平时自己要求的严谨学风,怕打击助教的责任心,结果是欲言又止。

  那时的郭先生,与平常讲学时酣畅淋漓形成了鲜明对比,脸上竟呈现出有点纠结为难的神态。后来,学生们都觉得这事跟“启功不打假”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更加体会到先生在宽严之间的仁爱之心,不禁肃然起敬。

  郭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属于“困而学之者”与“学而知之者”之间的人,“我这一生其实也没做什么大事儿,我是靠我的学生成就的。”他对学生们寄予厚望,认为“中国教育事业与教育思想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立足本国,面向世界,超越传统,综合创新”,应该“以开放的胸襟,面对挑战,广采博收别人的长处,实现自身的变异和革新,以获得外来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郭先生真正做北师大校训所要求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后学,我们应该学习他的风范与使命感,以及炽热的家国情怀,学习他的为人与为学,学习他的勇敢与坦诚,学习他崇高与平实融为一体。或许,有人做得有点像,但还差得太远。

  学人小传

  郭齐家,1938年生,湖北武汉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政学院教授。曾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会顾问。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主讲“中国教育史”课程。1989年主持的“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质量建设”项目获北京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7年被评为北京师大“师德先进个人”,2017年当选“当代教育名家”。先后培养硕士生17名(其中英国留学生1名)、高访学者和进修生10名(其中韩国、日本高访学者各1名)、博士生13名(其中韩国留学生2名)。专著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古代学校》《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中国古代教育家》《中国古代学校和书院》《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教育——文明薪火赖传承》等,合著有《简明中国教育史》《中国远古暨三代教育史》《陆九渊教育思想研究》等,参编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中国教育魂——从毛泽东教育思想到邓小平教育理论》等,主编有《中外教育名著评介》《中国小学各科教学史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务全书》等,共同主编有《中国教育通史·宋辽金元卷》《中国教育史研究·宋元分卷》《中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等,其中有多部著作获国家级奖项。

   (作者:储朝晖,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学校史志分会理事长,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教育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主编《20世纪中国教育家画传》。)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1 2 共2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四十六·乡村教师讲述从想...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徐嘉余打破世界纪录

    北京时间11月11日,中国选手徐嘉余在国际泳联短池游泳世界杯东京站的比赛中,以48秒88的成绩夺得男子100米仰泳冠军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

  • 女汉子谭维维被迫变“妩媚”

    随着浙江卫视第三季《梦想的声音》的热播,导师和追梦歌手之间的讨教也愈发精彩与激烈。本周,除了梦想导师胡彦斌和追梦歌手虞雨舟之间的较量将分出胜负,还有很多前所未有的“第一次”也即将上演。节目中,谭维维在电视上的第一次“妩媚”将热辣上线;王嘉尔将回到自己两岁那年,重新演绎上世纪90年代的经典。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商思科高级副总裁大卫·格克勒:技术和战略并存

    大卫·格克勒是全球顶尖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Cisco)的高级副总裁和网络与安全事业部总经理。他领导着一支由20000多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团队,负责思科的网络和安全战略以及市场加速工作,其中包括技术投资组合和战略收购业务。

  • “袖珍姑娘”网上直播 半年卖出2000只土鸡

    1989年出生的她,由于从小患有脆骨病,身高不足1米,被人们称为“袖珍姑娘”。今年,她通过手机网络直播推销农产品,粉丝达到2万多人,半年多时间卖出了2000只土鸡和上万枚鸡蛋。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