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沫
字蒙镝,斋名宴乐居,1959年2月生于北京,现为北京市东城区书画协会会员,自幼喜爱艺术,工写意花鸟。2009年,李沫开始研究当代陶瓷艺术、陶瓷制作工艺和绘画技法,经过大胆实践和不断创新,熟练掌握了釉里红色料的使用方法,并创作出凝重、豪放的釉里红陶瓷作品。
2008年重拾画笔,李沫迷上了大写意花鸟,“大写意,讲究的是‘造型简单,笔到意到’。”早在四十年前,李沫就曾跟随书法家、篆刻家曹肇基学习篆刻,也和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李子鸣学习过书画。没成想,因为工作的缘故,一撂就是多年。
跟随闵先瑞学习国画,李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我本身是画写意花鸟的,我认为大写意重彩是一个发展的基本方向。”善画彩鸡的他,不仅将多种色彩都融入鸡画造型之中,还将这些或抽象、或简约、或豪放、或憨态可掬的彩鸡画上了釉里红陶瓷,“搁在家里有百十来件。”
跟随曹肇基学习篆刻
“我有一句话,‘落地北孝顺’,说的是我出生在北孝顺胡同。5岁那年,我们家搬到南长街大宴乐胡同,所以我的斋号也叫宴乐居主——我就是在那儿生长的,在大宴乐胡同住了有二十年。”李沫说,自己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对文艺非常感兴趣,“我在南长街小学(1982年与北长街小学合并),就在宣传队里。上学时我还拉手风琴,学了四年,基本上手风琴的独奏曲目我都拉过。”
1978年,李沫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美术组实习,“负责通史陈列,另外就是帮忙办展览,那个时候范曾也是美术组的工作人员,组长是陈大章,副组长是李之檀。李之檀是研究古代服饰方面的专家,我在历史博物馆呆了两年,学了很多东西,后来离开去了北京展览馆工作。”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期间,李沫还有幸跟随曹肇基学习篆刻,“曹老师曾经给我题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
我个人喜欢写意花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李沫跟随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李子鸣学习书画,“李子鸣习文练武,不仅在武术界享有盛誉,书画界也颇有声名。遗憾的是我跟随他学习的时间比较短。”因为工作的缘故,李沫一度中断了对书画的学习,直到2009年,才再度捡起,“当时我有个邻居,他是中央美院贾又福工作室的硕士研究生,叫闵先瑞。在他的影响下,我恢复了对绘画的兴趣。”
闵先瑞善画山水,李沫也从山水学起,“学了一段时间,后来转为花鸟,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写意花鸟,特别是大写意。”在花鸟之中,李沫又对画鸡颇有心得,“去年是鸡年,属于大吉大利的年份,我创作了许多鸡画。”李沫说,自己十分注重在创作中体现出色彩的变化,以及鸡的造型变化,“我画过一只奔跑中的鸡,寓意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正如我所题的诗那样,‘一唱雄鸡天下白,早起吃虫乐开怀。天天如此不觉累,精神百倍走起来!’”
每幅画都要表现思想
“大写意是中国绘画中比较偏的一种,它的笔法非常简单,人们却很难理解。”李沫说,“正如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所说的那样,‘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放在大写意画作之中同样如此。”
“‘造型简单,笔到意到。’能够达到这个水准,就是一幅不错的作品。我看了梅墨生的美学理论,他说‘艺术没法教,大师都不是教出来的’这点我很认同。”在李沫看来,“艺术家的每幅作品都要表现思想,你必须要有自己的笔墨,自己的思想在里边,比如你画一只鸡,要有这只鸡的精气神。”
尚未退休的李沫,上班的时候不写不画,逢休息日一画就是一整天。在李沫看来,学习书画也是一种静心,更是一种修炼——“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都是没有规律的,你只有保持一种好的精神状态,才可以创作出好的作品。我本身是画写意花鸟的,我认为大写意重彩是一个发展的基本方向,用粗犷的笔墨,表现精炼的内容,我对这样的作品非常感兴趣。”李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