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八旬深海“勇士”的慷慨和小气

——记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

2019-03-18 09:00:05

汪品先院士从“深海勇士”号载人舱走出(2018年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建松摄

  1999年2月11日,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口。

  一位精神矍铄的中国老人,带着简单的行李,登上了停靠在港口的美国“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奔赴南海。临行前,他神色凝重,告诉老伴:“我这次能活着回来,就算赢了!”

  20年后,回首再看当年这一幕,这位老人赢了!不仅赢得了辉煌的晚年学术生涯,更带领中国科学家赢得了南海科学研究的主导权!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

  赤子之心

  “独坐静思,其实是十分有趣且有益的。我喜欢在飞机上观赏云海变幻,真想步出机舱在白花花的云毯上漫步;也喜欢在大雨声中凝视窗外,想象自己栖身水晶宫的一隅……”

  当年,汪品先赴南海参加“决心”号IODP184航次。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也是在中国海的第一次大洋钻探。他是该航次两位首席科学家之一,也是在国际大洋钻探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首席科学家。

  今年已83岁高龄的汪品先,知识渊博、德高望重、大气谦和。每次采访他或参加他主持的学术会议,从他讲话的语气中,都能感受到他对地球科学的满腔热情。

  这大概就是科学的初心、探寻自然的赤子之心!

  现代科学的发展,原本就源于人类的好奇之心、赤子之心。从小,汪品先就喜欢遐想。他在《院士自述》里写道:“独坐静思,其实是十分有趣且有益的。我喜欢在飞机上观赏云海变幻,真想步出机舱在白花花的云毯上漫步;也喜欢在大雨声中凝视窗外,想象自己栖身水晶宫的一隅……”

  世俗事务的繁杂、功名利禄的缠绕,天长日久,常常使许多人的初心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

  但在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汪品先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珍贵的好奇之心、旺盛的求知之心。虽已是耄耋之年,丝毫不减追求地球科学奥秘的执着与热情。

  早在1991年,汪品先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院士。人生中,他已经功成名就,原本可以急流勇退,享受含饴弄孙的幸福晚年生活,但他执着地选择与科学为伴。他的老伴孙湘君,则选择在办公室里与他为伴。

  在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的办公室极为普通。一排书橱占满了一面墙,堆满了资料的书桌中间摆放着一个台式电脑。每次去采访,总能看到他坐在电脑前,埋头工作。

  办公室里面一间小会议室,是他的老伴孙湘君的办公室。两位老人是莫斯科大学留学时的同学。结婚后,为了各自事业,在京沪两地分居长达30多年。直到2000年,孙湘君退休后才得以来沪团聚。

  每天,如果不外出开会,汪品先都在老伴的陪伴下,在办公室里工作到深夜。有一次在同济大学采访,我远远地看见两位老人一起去吃午饭。在同济大学的梧桐树下,他俩并肩而行,边走边聊,似乎有谈不完的话题。

  那是一个秋日,澄澈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斑驳地洒落在他们身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目送两位老人渐渐远去的背影,一种相濡以沫的感情深深感动了我,在瑟瑟的秋风中,一个人呆呆地站了很久。

  这些年来,认识汪品先院士越久、采访他的次数越多,越能深刻感受到他的科学大家风范、爱国忧民情怀。

  敢于说真话,敢于做实事,是汪品先在我国科学界给人的深刻印象。作为两届全国人大代表、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曾代表科学家群体书面发言反对“说套话”;针对科教界的问题,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连续两届获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还曾公开建议改革院士制度,觉得社会上不应该对“院士”头衔做过分炒作,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认同。

  有时与他闲聊,总觉得他的心里深藏了许多忧虑。忧虑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面对海洋有先天性不足,而人们对此进行的反思并不深刻;忧虑目前国内科研大部分还是为西方做“外包”,没有自己原创的科学大视野;忧虑一些科学与文化脱节现象,忧虑汉语能不能成为科学创新的载体,如此等等。

  这一切都源于他深厚的爱国情怀。从第一次以中国的首席科学家身份,主持设计20年前的国际大洋钻探IODP184航次,到推动我国大洋钻探“三步走”;从推动并主持我国“南海深部计划”,到建造我国的海底观测网,他的每一次科学好奇,都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高瞻远瞩、坦荡无私。

  南海深部计划

  通过“南海深部计划”的开展,我国科学家获得了一系列发现:从海盆形成前后大量的岩浆活动、始新世海相层,到海山上的古热液口、锰结核场和冷水珊瑚林

  浩瀚南海,是全球最大的边缘海,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深海区。2011年,在汪品先等一批海洋科学家的长期推动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启动了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汪品先担任指导专家组组长。

  这项长达八年的计划,以“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为主题,以洋壳深海盆的演化为“骨”,以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血”,以深海沉积为“肉”,将南海作为一只全球边缘海的“麻雀”,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在崭新的水平上,认识海洋变迁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

  “南海深部计划”执行过程中,正值我国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计划的开展,如同一把熊熊火炬,迅速点燃了我国海洋界研究南海的热情。八年来,来自全国各地32个单位共完成重点支持项目42个、集成项目10个,培育项目8个,700余人次直接参加了“南海深部计划”的研究。

  “南海深部计划”执行过程中,正赶上了我国深海科技实力加速发展之机,我国自主研制的7000米级和4500米级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相继下水。利用国内外条件,“南海深部计划”实现了三个深潜航次和3+1个大洋钻探航次,实现了数以百计的深海观测锚系和大量的地球物理测量。深拖磁测系统、宽频带海底地震仪、深水锚系观测、海山浅钻等众多先进深海技术,都在南海得到了集结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随着“南海深部计划”的开展,我国科学家开始掌握了南海深部研究的主动权,奠定了南海深海科研上的主导地位。随着“一带一路”科学合作的加强,今后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也正逢其时。

  “南海深部计划”执行之前,南海的主要科学问题模糊不清,无论是南海的西部海盆年龄、还是深层海流的方向都在争论之中;从海盆成因到沉积来源,都属于海外学者的讨论题目,中国科学家没有发言权。

1 2 共2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专家型工人李斌:站着是柱,横着是梁

  • 热点人物

    2018年度十佳“科苑名匠”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凯瑟琳·明谢尔:女性求职网站的创始人

    凯瑟琳·明谢尔(Kathryn Minshew) 是女性求职网站The Muse(缪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在创办网站之前,她是Y Combinator(硅谷顶级创业加速器)的毕业生。2011年,出生于1985年的她被福布斯评为“30位30岁以下富豪”之一。2012年被评为“科技行业值得关注15位女性”之一。

  • 蚂蚁金服董事长:把支付宝数字经验带给世界

    蚂蚁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日前在东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峰会)14日至15日在东京举行。井贤栋作为中国企业家代表在会上分享了支付宝在中国进行的移动支付、小微企业贷款等实践。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