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时白林:不喜欢被称作“泰斗”的艺术家

2019-06-12 10:32:50

  时白林 资料图片

  【走近文艺家】

  他是黄梅戏创作泰斗、“戏曲音乐终身成就奖”第一人。他作曲的《天仙配》已成为艺术史上的经典。但他不喜欢别人称他“泰斗”,他说,“那是过誉,我就是一名音乐人”。

  92岁高龄的时白林动作敏捷,他拉开书柜最下面一层:发黄却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乐谱,诉说着他的音乐人生。那些乐谱中,有他创作的《天仙配》《孟姜女》《女驸马》……这让记者和他的对话,似乎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

  时白林拥有“前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长”“黄梅戏创作泰斗”“戏曲音乐终身成就奖第一人”等头衔,但他不喜欢别人喊他“泰斗”,“那是过誉,我就是一名音乐人”。

  如果有人问,黄梅戏最广为人知的剧目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天仙配》。如果问黄梅戏被传唱得最多的唱段是什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哼出“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的旋律。

  资料对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这样记载:“1958年底,仅祖国大陆的观众就多达一亿四千万人次之多,创造了当时票房的最高纪录;唱片发行量居全国第一。”

  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把黄梅戏《天仙配》制作成舞台艺术纪录片。导演石挥希望将其做成中国电影第一部“歌舞故事片”,以电影的形式将黄梅戏推向世界。

  就这样,由石挥任导演,时白林与王文治担任编曲、作曲,葛炎任音乐顾问,陆洪非任剧本改编,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天仙配》“豪华阵容”诞生。时白林、严凤英、王少舫也由此成为中国黄梅戏的“铁三角”。

  时白林清楚地记得,拍摄《天仙配》时,一些新表现手法,经常被喊停,有人在报纸上批评他们“艺术改革粗暴”,更有甚者称时白林“手里拿的不是笔,是刀,在对黄梅戏滥砍乱杀”……“好在我有最好的搭档——严凤英性格泼辣,王少舫儒雅但坚持原则,他们为我顶住不少压力……”“铁三角”互相鼓励,将一个个大胆的艺术想法付诸实践,成就了艺术史上的经典。

  也是在创作《天仙配》时,时白林结识了电影中扮演“四仙女”的黄梅戏演员丁俊美,两人由此结为终身伴侣。

  1968年4月8日,严凤英离世。时白林悲痛不已,他一度想离开剧院。1972年,时白林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重拾创作之笔,为新编历史剧《孟姜女》作曲。2011年,78岁高龄的他参与创作黄梅戏《雷雨》,并编著《黄梅戏新腔选集》《黄梅戏音乐概论》等著作。87岁时,时白林出版了《黄梅戏唱腔赏析》《黄梅戏名段精选·乐队总谱版》两本专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庄子·内篇》上的话,而时白林就出生在庄子故里安徽蒙城县。那是淮河流域的一座小县城,带给时白林音乐熏陶的,“最早是邻居弹棉花的节奏”。

  时白林四岁时,涡河上的洋船拉来了北方的琴书,“一人在后面拉胡琴,一人在前面敲扬琴,太有意思了”。村里人办红白喜事,会请唢呐班子,每次时白林总是最热心的听众,他甚至还想跟唢呐班子的师傅学吹笛子。不过,母亲不许,因为当地有不少人靠吹笛子讨饭吃。不得已,时白林和哥哥们学起了柳琴和中山琴。

  后来,时白林又接触到淮北花鼓戏、泗州戏、梆子戏、二黄(京剧)。1943年,他所在的中学从安徽太和流亡到陕西蓝田,在那里,时白林第一次听到秦腔,“太美了,有种撕心裂肺的震撼”。

  考上上海音乐学院后,曾教过聂耳的小提琴老师王人艺对时白林说:“你的手部条件不适合拉小提琴,不如去学作曲。”时白林听从老师的建议,开始了作曲生涯。

  在时白林的作曲人生中,时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贺绿汀对他影响最大。至今在时白林家客厅最醒目的位置,仍挂着他和贺绿汀先生的合影。

  阳光柔和地洒在床边的钢琴上,时白林坐在钢琴边上,面带微笑。他敲着茶几,模仿着贺绿汀给他上第一节课时打节拍的样子。“我们一听那节奏,就知道是《义勇军进行曲》。贺老师告诉我们:‘作曲首先要解决的是节奏问题’。”

  传统黄梅戏的配乐本来只有一把胡琴加把笛子,最多再加一把笙。后来,时白林首次把西洋乐器引入黄梅戏,并对黄梅戏的音乐进行了改编,这才有了今天黄梅戏那么好听的旋律。

  在时白林看来,艺术重在创新,切忌重复自己。《天仙配》中,他与王文治开始运用男女声二重唱。在黄梅戏《江姐》中,时白林首次运用西洋歌剧的“主题音调贯串法”。就连幼时无意中学到的“孟姜女调”中的“正月里来是新春”,也被时白林创造性地运用到了黄梅戏电影《孟姜女》中。

  “没有创新的人,不会有出息。”时白林回忆说:“当初,我们把《天仙配》搬上银幕时,采用了当时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歌舞故事片形式,而非传统的舞台戏曲模式。不仅安徽人爱看,全国的观众乃至一些国际友人也都爱看。这就是创新带来的成功。”

  传统戏曲究竟该如何创新?时白林认为,创新成功与否,最终要观众说了算,因为艺术最终是为观众服务的。每次排演新作品,时白林除了听演员的意见,最愿意到观众席中倾听观众的声音,为的就是看看观众是否满意。

  “任何创新,都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是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谈不上民族复兴。”92岁的时白林打开电脑,熟练地操作着,给记者看了一张图片,图片上赫然写着“至诚无息”。

  (本报记者 常河)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中国农大扎根曲周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小身体大能量 舞蹈要从娃娃抓起

    随着《这就是街舞2》的热播,舞蹈这个领域更加大众化和流行化,逐渐渗透进生活的各个领域。多元的风格和律动的节奏释放出满满的能量,因此舞蹈再次受到了不少网友们的关注,甚至刮起了一股全民热舞的热浪。但是舞蹈并不只是被成年人所定义,许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骨子里就孕育出舞蹈的天赋,表现出浓烈的兴趣。

  • 陆毅:20年后再演缉毒警察

    本报讯(记者邱伟)由陆毅主演的禁毒题材电视剧《猎枭》日前在京举行开机发布会,宣布将于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当天在新疆正式开机。这是陆毅时隔20年后再次出演禁毒题材的剧集。1998年,还没大学毕业的陆毅拍摄了由赵宝刚执导的改编自海岩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永不瞑目》,他在剧中饰演阳光帅气为缉毒甘当卧底的法律系大学生肖童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我认为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著名服装品牌优衣库创始人、日本零售业巨头迅销集团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柳井正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有市场、有韧性、回旋余地大,“我认为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 传承古村根艺

    江西省宜丰县天宝乡古村现年46岁的村民刘二生,从16岁开始学习传统根雕技艺,至今已有30年。天宝根雕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天宝乡根雕艺人最多时达100多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