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闫树军:记述民族复兴足迹是一份庄严的责任

2019-08-10 08:03:51

  一张照片 一段历史

  收藏每月一张的天安门照片

  随着对于天安门的了解愈加深入,在整理大量与天安门有关的图片资料过程中,闫树军萌生了收集和收藏天安门照片的想法,从1949年到1998年之间,每一年的有关天安门照片,都进入了他的视野。

  “一年一张照片,说起来容易,但受限于当时的条件和环境,即便翻阅了大量资料,很多年份的天安门照片依旧是断档的。”闫树军告诉记者,为了收集断档年份的天安门照片,他每天坚持浏览旧书网、收藏网等网站,搜索与天安门有关的影像资料,向私人购买照片。与此同时,他还往返于解放军画报社、民族画报社、新华社等单位,查阅和收集相关的官方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闫树军了解到,关于天安门地区最早的一张照片,应该是一张拍摄于1860年10月24日,记录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时候的照片,目前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于是,闫树军主动写信给该博物馆,希望可以使用其复制件,没想到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大英博物馆就将照片复制件和回函,寄到了闫树军手中。

  收集这些照片,闫树军没少花心思,也没少花钱。解放军画报社扫描加打印一张照片要上百元,新华社的照片有的要上千元一张,“那段时间,我都是用工资买照片的。”闫树军笑着告诉记者,“为了让收集的照片不断档,花多少钱,我都愿意。”

  1999年,闫树军第一次把1949年到1999年之间的,每年一张天安门照片都找齐了。期间,他还采访了30多位老摄影师。“收藏是上瘾的事情,收集每年一张照片成功后,我又开始琢磨收集每月一张。”闫树军利用网络,每天从全国各地收集在天安门前拍摄的私人照片。直到2009年,他编撰的新书《我爱北京天安门》出版了,书中记录了1949年到2009年每月一张天安门前的照片。

  闫树军的收藏绝不是盲目的,“我是先研究,后收藏。”闫树军介绍说,在潘家园、报国寺等旧货市场收与“天安门”有关的物件和照片时,他也曾上过当,但随着研究学习工作的深入,他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天安门的照片。闫树军介绍,1966年8月18日之前,天安门城楼上,不是每天都挂毛主席像。只有“五一”,“十一”期间各挂10天。所以在收集照片的时候,如果发现没有毛主席像的照片,基本可以确定照片拍摄的大概时间。

  每一张天安门照片的背后,都是一段历史。事实上,自从2003年开始,闫树军几乎每天都去天安门广场上拍照,记录天安门城楼,拍摄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和事。到了2013年初,天安门广场摄影部的一名专门从事摄影的高源师傅也加入到闫树军记录天安门历史的队伍当中,每天代替他拍摄天安门。“当然,很多重大节点,我还是要亲自来拍。”闫树军说。

  近年来,闫树军的镜头也对准了国庆广场花坛的摆放,这些摄影资料默默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就这样,闫树军一边收集天安门的历史,一边记录着天安门的历史。

  照片、实物、外文图册

  每一份收藏都是一个故事

  对于研究天安门,闫树军几乎已经达到了着迷的程度。他拍下了从1986年至今,每年天安门广场上国庆花坛的照片。他知道全国两会期间,人民大会堂楼顶上,会插着144面红旗,其中有两面是国旗。天安门城楼上的灯笼有多大,旗杆有多高……这些一般游客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他都了然于心。

  老闫说:“把天安门有关的红色基因与记忆传承下去,就是我不变的使命。”在闫树军与天安门许多有关的收藏品中,主要分为三类,即照片、实物、外文图册。很多藏品都是他从拍卖会上举牌买下来的。其中,一份关于1970年的天安门重建过程中的用料账单,所有工人的政审材料,以及当年的建筑师相互的通信手稿资料等内容都在其中,闫树军认为这些都是孤品,弥足珍贵。

  在闫树军的收藏品中,很多都带有十分明显的年代特点,比如印有天安门图像的饭盒、筷子笼、枕套,摆件等。“藏品中,还有部分是外文画册。”闫树军告诉记者,研究外文画册后,可以打开一扇从外国人视角重新认识天安门的窗口,这也是世界看中国的一个角度。

  除了这些实物和史料,闫树军还花钱买过“与天安门有关的故事”。2007年,闫树军在网络上发现一个女孩在卖一幅天安门的十字绣,价格是80元钱。通过线上沟通,闫树军得知,十字绣的作者是一位年迈的老母亲,因为对天安门有特殊的情结,当年结婚时,曾绣了一幅天安门图案的枕头套,这个十字绣,就是按照枕头套绣的。“听着这个故事,我当即决定用80元钱,买下这个故事。”闫树军告诉记者,后来,绣十字绣的老母亲还来到北京,送给他两件带有天安门图像和毛主席像的木牌。

  闫树军说,在收藏天安门的过程中,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与理解,有人听了他的故事,把藏品免费送给他,也有人带着故事和藏品,与他分享信仰和亲情……

1 2 3 4 共4页

来源:中工网——《劳动午报》
编辑:贾慧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600米高空之上 ...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大学生村官逐梦高原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缪敏:不服输的“拼命三娘”

    “在我们村,女娃儿一般上学上到能干活就不上了,我们家是当时村里唯一的例外。”1974年,缪敏出生于重庆市北碚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与别家不同的是,她家三兄妹都读到了毕业。经过3年师范学习,缪敏成了一名教师,回到村小任教。

  • 意大利华商杨胜丰:在世界时尚之都做大服装生意

    2001年,25岁的温州年轻人杨胜丰远赴万里之外的意大利做服装生意,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如今,受到国内电商快速发展的启发,他同生意伙伴开始利用互联网谋求新发展。回顾多年的从商经历,杨胜丰说:“服装这个行业是一本厚厚的书,一定要读透,不然会亏得一塌糊涂。”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