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赵树宪:做绒花的网红爷爷

2020-06-03 09:59: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蚕丝为肉,铜丝为骨,经过滚绒、打尖、传花、粘花4个步骤,“绒花制作技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凭着精确的手感、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让一朵朵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的南京绒花,在指尖绽放。

  绒花从唐代起就是宫廷贵族女性的头饰,后流传至民间。赵树宪以故宫清代皇室发饰图片为本,从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二度创作和创新,借助《延禧攻略》等影视作品的影响,使绒花广受中外人士喜爱。他和他的绒花,如今都成了网红。

赵树宪制作绒花(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声名大噪

  日前,赵树宪把他亲手制作的南京绒花挂匾《抗疫英雄颂》赠送给江苏省援助湖北医疗队,挂匾上红艳艳的梅花傲雪斗寒,遒劲的枝干充满生机。他说,这幅南京绒花是他用一周时间一气呵成的。

  “梅花是南京市花,有不畏艰险、勇敢顽强的寓意,用来象征在抗疫一线斗病魔的医护人员非常恰当。”他特别指出,梅花总是整枝开放,哪怕最小的骨朵也不会遗漏,也可以用来表示我们每个人都受到医护人员的庇护。

  赵树宪制作的梅花,已不是第一次在公共事件中发挥作用。他的微信头像,是南京市宣传部门2018年为南京城市形象做的宣传海报的一部分,上面也有一枝赵树宪制做的梅花。

  赵树宪近年来声名大噪,是因为东阳欢娱影视公司2018年出品的电视剧《延禧攻略》。参照剧组提供的图片,他制作了19款发饰,有菊花、福寿三多、摇钱树等,分别用于富察皇后、魏璎珞、娴妃、尔晴、明玉等剧中的女性角色。这部剧反响不俗,南京绒花也随之受到关注。

  其实在这之前,赵树宪已经成名。“如果没有一定的知名度,欢娱可能不会发现我。”他也称赞欢娱眼光独到,为非遗的宣传推广做了实质性工作。在此之后也有影视作品采用了他的绒花。但赵树宪并不过多关注影视业,因为这并非绒花赖以生存的主要方式。

  他说,如今喜欢南京绒花的,有中国数百万喜欢穿汉服的年轻人,有前来观摩的丹麦、荷兰等外国设计师,也有前来寻求合作的香水品牌帕尔玛之水,还有联合利华的沐浴露、洗发液等。

赵树宪的绒花作品(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继承创新

  在人们印象中,一提绒花,好像制作者就应该是女性,其实并不是。赵树宪介绍,除了南京,北京、上海、扬州等多个城市也有这门手艺,老师傅都是男性,“不像绣花,绣得好的确实都是女性,也就是‘绣娘’”。

  1973年进入南京工艺制品厂学做绒花时,赵树宪才19岁,一点儿都不懂不会,从头学起。当时,工艺美术是中国出口创汇的大户。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这一行业整体衰落,他也不得不离开,去一家地图出版社做了图文编辑。

  2008年,南京市整理挖掘自身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拂去尘埃,重现于世。赵树宪因为以往在这行当里的突出技艺,重操旧业。

  兜兜转转回来,他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赵树宪回归了绒花的根本:真的做花朵。他认为,传统上绒花虽然叫花,但并不是做花朵,而是做有各种各样寓意的图案,比如岁寒三友、百事如意、吉庆有余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审美已经发生了变化,于是他把以往绒花颜色的大红大绿,发展成了既艳丽又清雅。他还挑战了各种花形的制作。

  赵树宪的作品,一眼就能让你看出和别人的不同。问他有什么绝技,他只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至于绒花为什么可以成为新国潮,他说:“凡是留下来的传统技艺,都是因为和现实有关联,融入了百姓生活,没有融入的自然就被淘汰了。”

  老当益壮

  赵树宪的微店有点特别,几乎所有图片上都盖着“已售完”的水印,绝大部分时间悄无声息。他介绍,微店一般每个星期只上一次货,价值10万元左右,总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抢购一空,其余时间就是休眠状态。

  54岁,赵树宪二次创业,在南京民俗博物馆里挂牌成立工作室;去年,他65岁,又开了公司:南京梧翊凰非遗文化有限公司。他的老朋友们投资了100多万元。

  好的一面是不愁客户,不太好的一面是产品供不应求,订单要等半年才能交货,零散订单等的时间更长。

  公司现在招收了十几个年轻人,都有大学本科学历。每个员工都必须先培训至少半年,才能上岗。因为绒花全部手工制作,公司根据市场行情,确定一个款式后,每个月就量产这一款。他说,开公司要让投资者不亏本,就必须量产。

  《延禧攻略》播出后,富察皇后佩戴的“福寿三多”最受欢迎,至今仍有很多顾客订做,有的隔了很久还没有收到货,大家也很理解。有位买了18次绒花的老顾客在微店留言:“南京绒花这些‘慢慢地做’才能精致的手艺,只有一代一代地传承,才能保护其不被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期盼像赵老师这样的‘守’艺人,能够通过收徒传艺、注资重组等方式,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赵树宪的绒花作品(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开朗开明

  赵树宪目前没有做绒花的普及工作,也没有做出口,虽然他年轻时对出口已经熟门熟路。他说,这门手艺入门难,孩子们玩的“毛根”,其实类似于给面包袋收口的系绳,和绒花差别很大。他没有做出口的原因之一,是认为有的绒花出口到海外,是低档产品,比如绒鸡就只是复活节的小礼物。

  但他和几个国际大牌的合作,无论是做大牌的包装,还是做橱窗的陈列,都有相得益彰、互相增色之感,令国人为传统手工艺骄傲。

  赵树宪认为,现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大牌都想在产品中融入中国元素,无论行销世界还是希望重点行销中国的货品。

  目前,他的公司每个月能生产1000枝花以上,产值20万元以上,大部分人员和生产能力放在头饰生产上。将来,他希望扩大生产,分出头饰、胸饰、车饰、摆件等清晰的条线,各有专长。他也将和国际大牌进一步合作,只是目前由于国外疫情,有的合作项目没有宣布。

  赵树宪性格开朗、思想开明,有知识有文化有见识,能做能说擅长表达,这在手艺人当中难能可贵。他少年时因病导致腿部残疾,常年拄着拐杖,但他说:“自己不要把这个当回事。我双手没有问题,头脑也没有问题。”他曾经在一次演讲的开头中说:“如果你把我这次演讲当做励志演讲,就要失望了。”在那次演讲中,他更多谈的是手艺人完全可以凭此养家糊口,“这是一门职业,不仅仅是业余爱好。”

  他也特别向记者强调,手艺人并不是所谓“坐冷板凳”“最耐得住寂寞”的人,在他看来,任何职业要想做出成就,都要自甘寂寞,有默默努力的过程,都应该勤勉专注、安静从容。(记者 苗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清平乐》的“乐”为何要读“lè”

    热播剧《清平乐》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其考究的服化、场景、台词等处处都能体现出制作团队对历史细节的尊重,非常难得。这样的大型历史剧对传播中国古典文化是深有裨益的。但与此同时,笔者也要提出一个明显值得商榷的地方——关于“清平乐”这个题目的读音问题。

  • 时代赋能,中国女足必能负重前行

    她说:“我有个不被外人熟知的绰号,是我自己起的,叫‘小蚂蚁’。当时在美国踢球,我感觉中国球员都是个子矮小单薄,但对抗起来一点也不差。同在亚特兰大踢球的‘小不点’王丽萍可以给我作证。我们是‘蚂蚁’,但人小力量大,不惧任何风雨,扛着比自己身体重很多倍的东西,就敢往前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