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王彪:扎根戈壁滩的“宝石花”
//www.workercn.cn2013-11-1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梦·劳动美 寻找最美一线工人】

王彪:扎根戈壁滩的“宝石花”

 

  从甘肃瓜州出发,驱车近4个半小时才能到达中国石油西部管道红柳压气站,这是本次采访的目的地。压气站位于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腹地。

  所用时间之长,非关路途远,而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路”,这条“路”的存在,印证了鲁迅先生的经典名句——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路上唯一的景色就是戈壁滩,连绵不断。这种景色对于初来乍到的游客来说,是一种豪放、无拘无束之美,让人兴奋。但对于长时间在这里工作的人来说,是煎熬、寂寞。

  红柳压气站机械作业岗技术员王彪坐在桌前,面容黝黑,神情有些拘谨,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身红色、胸前绣着宝石花的工作服,甚是扎眼。仅仅参加工作4年的王彪,为什么会被推选成为“最美一线工人”?记者带着疑问开始了本次采访。

  记者得知,王彪的家乡在海南,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湿润地方的海南人来说,戈壁的干旱让王彪吃不消,喉咙干燥,经常流鼻血,饮食不习惯,不能经常洗澡,因为连生活饮用水都不得不从几十公里外的小镇往压气站内送。

  “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有什么可留恋的?”面对记者提问,王彪说,4年来,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也许正是因为荒无人烟,这里的每一个人已经成为我的家人,这个团队给了我除亲情外所有的东西。我为什么要走呢?

  他讲起跟同事们的故事。大学毕业的王彪,即便上岗前经过培训,但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仍然看不懂图纸。但经过4年的工作,王彪已经成为一名技术骨干,带过6名徒弟,被称为“彪彪师傅”。

  他说,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团队鼓励、单位支持、领导信任、公司培训的结果。也就是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工作环境,王彪对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台机器都产生了感情,甚至依恋。

  2011年上半年,由于6台过滤器出现冰堵迹象,持续72小时的抢修“战役”打响。王彪身兼数职,既要在换滤芯前切换流程做好工艺准备,又要搬运滤芯,还得进行现场检测、做监护。由于岗位更换频繁,王彪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就这样,3天3夜的抢修“战役”圆满结束。王彪笑得很灿烂,他说,看着这些如同自己孩子的设备又“健康”地运转,我很开心。

  王彪在工作上有了不小的成就,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仍有一种苦与之“相伴”,那就是思念。

  由于家在海南,王彪即便对家人有再深的思念,也不得不默默承受。特别是一次父亲出车祸,真正让王彪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鞭长莫及”,什么叫“魂不守舍”。“当时我真想长双翅膀飞回去,那种焦急、烦躁的心情,只有经历过才会体味。那一刻,我动摇了,想回家。”

  跟王彪同住一个宿舍的同事张荣昱告诉记者一件事。王彪妻子临产时,王彪买好了飞机票正准备回家陪妻子生产。就在这时,站上出现紧急事件,36小时内必须完成任务。作为站内的技术骨干,王彪偷偷把飞机票退了,参加到这次紧急任务中,36小时候后,他才踏上返回海南的飞机。

  “王彪这36小时内心的焦急只有他自己知道。哪个妻子不希望自己生产的时候,丈夫陪在身边?又有哪个父亲不想第一眼看见刚刚出生的小宝宝?王彪原本可以直接走,但出于对工作的责任,他留了下来。”张荣昱说。

  4年来,因为“责任”,王彪拖延了无数次回家的期限,也因为“责任”,王彪才取得了工作中的种种成绩。

  王彪笑呵呵地说,如果用豪言壮语来解释,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坚持下去,我会说,我的工作关系到东部4亿居民的用气。

  “但事实上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喜欢这份工作,我喜欢团队里的每一个人,我要把这份工作做好。这,就是我坚守的原因。”王彪说。

    (中工网记者 戴明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