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天津市河东区与东丽区交界处的一条小路上,每天早晚,人们都会看到一名手摇轮椅的女军医,她就是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赵红艳。这条从家通往医院的小路,赵红艳用轮椅丈量了10年,风雨无阻。
2003年,在工作一线的赵红艳不幸被感染,留下了后遗症。从那时起,她便与轮椅为伴。这只折翼的“鸿雁”在亲友的帮助下,凭着顽强的信念,用爱和梦想驱散了生命的阴霾,演绎着她的红艳青春。
真情为她撑起生命的晴空
“为了那份不舍的爱,我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赵红艳红润的脸颊上挂着笑,挽起的发髻既干练又时尚,若不是身边那辆红色代步车,怎么也不会将她和“残疾”、“病痛”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没有他们,我坚持不到现在。”说起自己的病痛,赵红艳没有掉泪,可说到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赵红艳却几次落泪。
2004年,被感染的赵红艳刚从死亡线上走出来没多久便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当年11月,在对病情进行复诊时,她被医院确诊为“双肩、双膝、双股骨头缺血坏死”。作为医生,她知道这意味着疼痛将伴随她一生,今后将与轮椅为伴。
最绝望的时刻,是身边的亲人、领导和同事向赵红艳伸出了温暖的手——消化内科谢主任的爱人换着样式煲汤送到病房,给她加强营养;医院领导想尽一切办法请专家为她会诊治疗;听说赵红艳家租住在6楼,为方便她养病,医院又破例给她在一楼腾了两间房……
赵红艳的丈夫邢斌原本在天津塘沽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当总经理,平时不在赵红艳的身边。赵红艳得病后,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妻子和孩子,邢斌放弃了正处于上升期的事业,辞掉了总经理的职务,到家附近的一家私企打工。有了丈夫的陪伴,赵红艳有了更多勇气去战胜病魔和生活上的困难。
梦想替她插上隐形的翅膀
“我的身体残缺了,但人生不能残缺”
有人说,赵红艳是为工作而落下的病,可以让国家养着。但赵红艳却没有选择“捧着功劳簿享清福”。赵红艳毅然作出了惊人的决定:重回医院,带病坐诊。
自那时起,赵红艳每周上6天门诊,风雨无阻,从来没有迟到早退。每天早上提前半个小时开诊,晚上却要等到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才回家。“加班是我自愿的。身体残缺了,可人生不能残缺。”赵红艳常说。
无休止的疼痛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赵红艳对梦想的坚持。赵红艳坐一两个小时,浑身就会刺骨般疼痛。实在疼得受不了了,赵红艳就悄悄地让丈夫带着她去做治疗。每次治疗,赵红艳都痛得泪流满面,可是第二天她依旧笑呵呵地出现在诊室。赵红艳行动不便,每次上厕所都要耗费很长时间。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为病人节约就诊时间,赵红艳从不在诊室大口喝水,实在口干舌燥了就抿一小口水润润嗓子。
坐诊10年,赵红艳至今仍坐在普通门诊席上。可在病人眼里,她就是专家,很多人慕名而来。赵红艳的门诊量排在全医院前3名,最多的一天接诊180余人。
感恩让她收获雨后的彩虹
“痛苦着病人的痛苦,幸福着病人的幸福”
“我闺女要来看我了。”又是周末,退休工人刘玉珍做了几个家常菜,早早地就在家里盼着,她说的“闺女”就是赵红艳。
刘玉珍患胃病20多年了,经常疼得冒冷汗,并常常神情恍惚、精神抑郁。听说武警医院赵红艳治得了老胃病,刘玉珍就来找她了。
赵红艳诊断,刘玉珍患的是更年期综合征和肠胃综合征。她知道,这种病人情绪脆弱,最需要心理安慰。刘玉珍临走前,赵红艳把自己的名片塞到她手里,隔三差五给她打电话,关心她的病情,周末还去刘玉珍家里看望。刘大娘打心眼儿里喜欢赵红艳,把她当作自己的闺女,赵红艳高兴地认下了这个亲人。像这样认下的亲人,赵红艳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个。
赵红艳的兜里时常揣着1000多元钱,看到哪个病人钱不够,她就先垫付上。她处处为患者着想,尽量开价位最低、效果最好的药。她给每名就诊的病人都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不仅保证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病人咨询,还经常主动给病人打电话询问病情。赵红艳每个月用在病人身上的话费超过400元。
痛苦着病人的痛苦,幸福着病人的幸福,感恩的赵红艳收获了满满的情和爱。一位赵红艳治好的大爷听说云南的苗药对治骨伤有好处,不远千里给赵红艳背过来;一位患者听说早春的小葱能治骨伤,每年3月都将自家种的小葱给赵红艳捎过来。赵红艳说,每当望着病人康复出院的背影,她都会想起那句话: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伸出手去帮助别人;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人伸出手来帮助你…… (本报记者 温常青 通讯员 李春彤 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