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精研典籍
让明清皇家音乐再现
怎样整合利用神乐署的资源?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怎么调动?王玲是个不服输的人,也是个勤于思考的人,这一点中和韶乐展演进行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就有所体现。
“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用于祭祀、朝会、宴会的皇家音乐。”王玲介绍道,“在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概括的说就是从文字资料中进行挖掘,把它变为实际的演出。”
其中翻译舞蹈图谱的工作,可谓花费王玲大量心思。“舞蹈图谱是从《律吕正义》后编中一点一点的整理出来的。”王玲说道,“整理出图谱后,我又找到一个有舞蹈基础的女孩,按照图谱摆出各种动作,然后我用照相机把每个动作都照下来。最终确定后,再一一耐心地教给舞蹈演员。”
经过一连串的努力,2006年1月23日,一支由神乐署队年轻讲解员组成的表演队,开始正式向游人展示中和韶乐。“上午3场,下午3场。这可以说是个历史性的日子,沉寂百余年之后中和韶乐在凝禧殿再度响起。”王玲自豪地说道。
2008年,王玲带领大家创建了神乐署“中和韶乐”创新工作室,主持开展了《中和韶乐与天坛文化发展关系》两期课题的研究。共研究、整理古曲30余首,设计形成了“坛乐清音”品牌主题音乐会展示模式。2012年4月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神乐署文化创新工作室受到市领导的接见,对于公园内的这支文化创新队伍,领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13年5月,“坛乐清音”走进园博; 同年10月,成功举办第五届传统音乐节天坛神乐署“雅乐”主题专场音乐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展示了天坛礼乐文化的精髓和神乐署十年研究的成果,引起了各界专家的关注。在课题研究的实践阶段,为克服竹类乐器不适应北方干燥气候、易开裂的难题,她带领工作室职工反复调研,大胆尝试,改用PPR材质成功制作了“箫”“笛”和已近失传的乐器“篪”。
赴法国演出
让天坛神乐飞出国门
今年5月,天坛公园文化交流团赴法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传播中国的礼乐文化。神乐署雅乐团的21名成员,也赴法演绎四场“天坛神乐之旅——中国宫廷音乐会”。王玲作为雅乐团的团长,要完成很多工作。
白天,王玲要忙着指挥排练演出、安排团员的各种日常工作。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到住处。到了晚上,她也不能马上休息。
“因为北京与巴黎时差六个小时,此时正是北京时间四五点钟,要赶在北京这边上班前把信息写好、发回,让中心和公园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出访动态,让家里人安心、放心。”王玲说。因为寝室没写字台,她只能到外部的餐厅对着电脑奋笔疾书。
在装台、排练演出、拆台期间,王玲也是整个乐团的业务核心。她不仅在演出中担当主持人,还负责全面组织安排演出的各项工作。无论在乐器安装、舞台搭建、音响调试等各方面工作中都亲历亲为。(记者 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