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多年来,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平凡小事,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的追求和梦想。”9月7日,北票市五间房镇小学老师李树良对记者说。 29年来,李树良始终工作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把自己的爱心和热血化成了和风细雨,注入农村孩子的心田。
1985年8月,毕业于朝阳师范学院的李树良带着多年的夙愿,回到家乡西四家子小学。可是满腔的热忱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这里的学校,只是两栋四处透风的小平房,没有围墙、没有操场……而且交通极为不便。
辽西的冬天非常寒冷,每到冬天就要生炉子取暖。农村小学的“惯例”是学生轮流生炉子,可西四家子小学的学生分布在多个沟岔,因为上学路途远近不一,经常出现学生已经到校了值日生还没把炉子生好的现象。学生挨冻的样子,李树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一天放学后,李树良把6个班级的钥匙都揣走了,第二天学生到校时发现,6个班级的炉子都已经生好了。从1985年到1994年的10个冬天,李树良坚持每天早到校一小时,为学生义务生炉子。每天早上生好6个炉子,前前后后要1个小时,忙完额头上全都是汗。 10个冬天,李树良用近千个清晨的付出,温暖了无数个红苹果一样的笑脸儿。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要对孩子们有爱心。 ”这是李树良常说的话。与学生朝夕相处,他把对孩子深沉的爱化作了一个个肯定的手势、一个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个赞许的微笑,这也是他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法宝。
李树良曾教过一个叫齐振阳的学生,这个当时全校出名的“小滑头”,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有一天,齐振阳不小心碰破了额头,鲜血直流,李树良背起他往村卫生所跑。山路崎岖,李树良气喘吁吁,齐振阳见状执意要自己走,李树良说:“你和我的孩子一样,背你就是背我的孩子……”回到学校,李树良又把齐振阳领到值班室,给他煮面吃。面条还没吃到嘴里,齐振阳突然大哭起来:“老师,您比我的父亲还要好,今后我一定听您的话。 ”通过各方面的特别“护理”,齐振阳进步了,变成了上进生。
学生陈冬雨的父亲去世后,全家的生活只能靠母亲拾废品来维持,他每天带的饭就是馒头和咸菜。李树良知道情况后,每天都让爱人多做一些菜带到学校给陈冬雨吃,每学期开学时都会给陈冬雨买些学习用品。在李树良的呵护下,陈冬雨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快乐,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初中。
李树良善待每一名学生的态度和做法,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也深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北票市每年招聘新教师,都请李树良上岗前培训课。 2007年,李树良调入北票市五间房镇小学,仍然坚守在农村教育一线。他努力钻研业务,摸索总结出了农村小学课堂改革的教学方案,被北票市农村学校争相推广;他先后参与主持国家、省、市级立项12个,有8个立项已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29年过去了,李树良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写满不畏艰辛、爱岗敬业、投身农村教育的清晰脚印。他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北票市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朝阳市道德模范、功勋教师,辽宁省行风建设标兵、师德标兵等称号。(记者/张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