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山西医生扎根喀国40年
//www.workercn.cn2015-07-09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医疗队援喀麦隆40周年纪念活动6月上旬在雅温得举行。1975年至今,我省先后派遣17批医疗队、594名队员到喀麦隆进行国际主义援助

  神奇的中国医术

   在喀麦隆人眼里,中国医术“很神奇”。

  张默江是第14批援喀麦隆医疗队队员,“中国针”就是姆巴尔马尤市老百姓对这位针灸大夫的尊称。“一位偏瘫失语的中风患者,绝望地以为自己的后半生注定要在病榻上度过。”张默江说,这位患者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来体验“中国针”。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不仅能拄着拐杖走路,也能开口说话了。

  张默江用针灸治好了当地许多老百姓的疼痛性及功能性疾病,每天找他看病的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还有从几百里外慕名而来的。

  张默江靠专业的“独门手艺”闻名当地,而石俊喜却因“兼职”受到当地百姓赞许。

  石俊喜是第16批援喀麦隆吉德医疗点的普外科医生,“兼职”妇产科大夫的经历让他难忘。“一天深夜,医院派人到住地请我速往医院进行急诊手术。”石俊喜说,当他赶到医院后,方知患者是一位孕妇,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妇产科护士长焦急地介绍患者情况:难产,胎儿横位,羊水已破,胎儿一只胳膊外露,病情紧急已来不及转往50公里外的首都医院。剖宫产手术涉及大人和小孩两条生命,石俊喜迅速向医疗队队长征求意见,得到同意的答复。1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母子平安。自此,“中国外科医生能做妇产科手术”的消息迅速传遍当地。“以前援多哥时,曾多次配合妇产科医生做手术,对剖宫产手术比较熟悉。”石俊喜说,“恰逢医院没有妇产科医生时,我这‘一技之长’就派上了用场。”

  中国朋友就像家人

   在喀麦隆,有一所被当地人广为称赞的“中国医院”——姆巴尔马尤中喀合作医院。这里原是非洲喀麦隆一所普通小医院,1975年,我国政府派出由我省卫生厅组建的医疗队为该院提供支持,并由我国政府出资重新建造院基。

  史瑞华是第15批援喀麦隆姆巴尔马尤医疗点队员。2011年的一天,被蜱虫叮咬后患上“立克次氏痘”,双上肢、面部和颈部都出现了弥漫性斑疹、丘斑、疱疹。“这种疾病在国内很少见,奇痒无比,夜间难以入睡,白天被火一样的太阳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又疼痛难忍。”史瑞华说,当天夜里正在宿舍里输液治疗,门外传来急切的求救声,“中国医生,快!有内科急诊患者,很重!”她一听是急诊患者,马上毫不犹豫地拔掉针头,直奔医院。

  患者是位男性,发病两天,高烧42度,血压60/20mmhg,处于浅昏迷状态,呼吸微弱。史瑞华快速给患者做了检查,初步诊断为重症脑型疟疾,迅速给予补液、静脉推注抗疟疾药、升压、甘露醇脱水等抢救措施。由于患者呼吸不畅,他就带上手套为其清理口腔痰液和分泌物。“这时患者突然出现呕吐,呕吐物溅在我带有破损伤的胳膊上。”史瑞华心里异常忐忑,万一患者有艾滋病怎么办?可情况紧急,来不及多想,又赶忙把患者的身体侧卧,头部侧转,继续抢救……

  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奇迹般苏醒了。随后,史瑞华自己出钱给患者做了HIV化验,结果是阴性,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患者康复出院,邀请她去家里做客,患者那句“中国朋友就像我的家人”让她至今难忘。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