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山西医生扎根喀国40年
//www.workercn.cn2015-07-09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次特别的扫墓

   在多年的援外医疗历程中,因战乱、意外和疾病,我国50多位优秀医疗队员献出宝贵的生命,援喀麦隆的医生武顺林就是其中一位。

  武顺林生前在太原市人民医院工作,是第7批援喀麦隆医疗队吉德点的麻醉医师,在其即将结束援外任务的前2个月,不幸遭遇车祸献出年轻的生命。他的遗体就葬在生前战斗过得地方——吉德市中心医院院内。那是1995年,他的孩子武渊博只有11岁。

  “亲临墓前缅怀父亲,是我和家人20年来的愿望。”武渊博说,今年6月,他随同省代表团参加中国医疗队援喀麦隆40周年纪念活动,第一次到父亲生前工作过的吉德医院为父亲扫墓。

  “在这里,我深刻地体会到非洲医疗条件简陋、交通环境恶劣、传染疾病多发,诸多挑战考验着一批批医疗队员。”武渊博更加理解了自己的父亲,他分别于1988年和1994年两次奔赴条件艰苦的吉德医疗点。“正是像父亲一样的一批批援外医疗队员们克服重重困难,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非洲人民带去了友谊和帮助。”他说。

  “我们吉德分队全体队员陪同武渊博为其父亲墓地祭扫,其实这是第17批吉德分队全体队员的第3次集体祭拜了。”第17批援喀麦隆医疗队队长蒲联民说,这已成新援外医疗队员的传统。

  一切付出都值得

   在人地生疏、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孤独、饮食不习惯等原因,让队员们的心理、生理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第17批援喀医疗队于2014年9月正式抵达喀麦隆,开始执行为期2年的援外医疗任务。

  “一个有凝聚力、团结向上的团队,离不开好的领路人。”该队队员闫菊兰说,近一年来,队长蒲联民既当爹又当妈,带着这个团队自力更生、团结协作,共同闯难关。

  在喀麦隆,当地人以肉食为主,蔬菜稀缺。去年,医疗队到达雅温得妇儿医院驻地后,发现菜园野草丛生,蚊蝇肆虐,增加了队员患病的几率。于是,蒲联民带领队员在菜地里除草、播种、施肥、浇水……数月后,菜地里青葱茂密,尖椒葱茏,黄瓜挂满架,豆角爬满秧,连后院的石头地也开垦出来种上玉米。今年,他又在菜地旁修建水塘,主动外出拉泥、购鱼;考虑到喀麦隆没有莲藕,于是托人从国内带来莲子种上;在通往医院的台阶和大门两旁的国道种植小树苗……

  “工作之余,蒲队长下厨房为队员们包饺子、做包子、拉拉面、腌泡菜,给医疗队队员理发,教授大家太极拳和太极扇等活动。”闫菊兰说,在队长的带领下,大家很快适应环境并找到释放压力的方法,单调的生活变丰富了,医疗队大家庭更温暖了。

  在蒲联民看来,只要能让队友们工作和生活环境变好一点点,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这里,不论医生还是行政人员,不论翻译还是厨师,每个人都舍小家为大家,为中喀两国的友谊,奋战在第一线,一批又一批,接力40年。

  [链接]从1975年开始,我省卫生厅根据国家指派,向喀麦隆姆巴尔马尤市医院派谴了第一支医疗队。1976年、2002年又先后向吉德医院、雅温得妇儿医院派遣了医疗队。40年来,共派出了17批医疗队,有594名队员到喀麦隆3个受援医院工作,为喀方诊治患者1,005,460名,为265,120名患者施了祖国中医针灸疗法,先后为126,740名患者做了医疗手术救治,抢救危重病患43,890名,接生17,899名新生儿。(记者 周慧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