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工人发明家刘幼生:学历和年龄不是创新的障碍(图)
//www.workercn.cn2015-07-12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工人发明家刘幼生手握12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学历和年龄不是创新的障碍

  已经退休了,可刘幼生从没想过要停下来。

  从1978年第一项技术革新开始,拥有12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被誉为“工人发明家”“武钢爱迪生”的刘幼生从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今年4月,他被授予武汉市首届模范市民称号。

  昨日,在长江日报与市民之家联合主办的第82期市民大讲堂上,刘幼生表示“要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钻研创新,用发明解决问题”。面对台下的年轻人,他诚恳地说,创新没有想的那么难,一定要尝试着走出第一步。

  进厂时只有初一文化

  刚进厂时,刘幼生只有初一文化程度。

  1971年,19岁的刘幼生成为武钢焦化厂的一名电工。“回去回去,叫你师傅来!”刚参加工作,刘幼生最怕听到这样的话。

  在师傅的要求下,他拿起了书本。在市民大讲堂,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跑遍武汉新华书店才买齐初中课本。没有老师教,也没有朋友可以交流,只能自己摸索。坐公汽、乘轮渡,走到哪,刘幼生都喜欢随身带着书,找根栏杆一靠就开始看。慢慢地他能独立处理设备故障了,学徒期未满,他就在厂里举办的技术运动会上夺了个状元。

  1978年,刘幼生开始第一项发明。当时,厂里有几台大型空气压缩机的轴瓦经常被烧坏,每烧坏一次,就要抢修两三天。刘幼生当时正在自学电路,他琢磨能不能安个报警器,一旦出现缺水情况就提前报警并切断电源。

  查资料,搞设计,画电路图,制作线路板,焊接元器件。不断调试,不断失败,最后终于实验成功了。这次实验,他自费买零件花去了将近20元,而他当时一个月工资也才38元。

  他笑着说,当时领导在大会上专门表扬了自己这个小工人,那种成就感和自信心就成了创新动力。

  自家阳台建实验室

  刘幼生印象深刻的第一次,是参加全国发明博览会。焦炉捞粉焦的大抓斗,以前靠人工操作,刘幼生决心发明一套在地面能遥控操作的装置。

  刘幼生在自家阳台上搞了个实验室。采用有线设计遥控,故障率高,用无线的方法,干扰又太大,实验陷入僵局。

  偶然一次去同学家里玩,刘幼生被录音机上六个发光的二极管吸引住了:抓斗完成一项作业正好是六个动作,假设一个二极管代表一个动作,控制信号电压就可控制抓斗。

  在这种灵感迸发下,《单线遥控技术》诞生了,被选送到第四届全国发明博览会参展。

  对此,刘幼生总结,有时候发明遇到阻碍,就暂时放一下,等到灵感来的那一天,一切都会顺利解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