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郑州供电公司“献血哥”:17载一心解人难
//www.workercn.cn2015-08-27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网讯(记者 闵亚平 实习生 武梦影 龚鸣)17年,献血112次,累计献血94400毫升,相当于20个成人全身血量。他就是张学东,郑州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中心保卫部的一名普通员工。

    “献血”成为了一种爱好

    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出台,张学东在公司的组织下第一次参加无偿献血。

    2000年公司再次组织献血活动时,张学东看到血源急需的信息,他就在想:那么多人等着血源救命,有什么理由不去献血。从此,献血成了张学东的个人“爱好”。

    张学东每过一段时间,就惦记着献血的事。在得知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由4周缩减到2周后,张学东有时每隔半个月就去献一次血。

    “去的次数太多了,献血屋的人都认识我,我还和好多人成了朋友。”张学东熟练地说出了一连串工作人员的名字。

    “张大哥,我看你献血都‘上瘾’了。”大学路献血屋的志愿者同张学东开玩笑。

    7月初献血时,张学东抽了两管血,血小板计数都未达到15万以上的标准。当时,献血屋主管劝他回去休息,下星期再来。张学东不甘心,非得再让医生抽一次。休息半个小时后,检验合格,张学东终于满意了。????由于长期频繁献血,张学东的手臂均留下密密麻麻的针疤。左胳膊被扎的严重,血管最粗的地方被扎了大概90次,明显塌了下去。

    “献血本来不疼,如果扎在疤上就疼了。”张学东说,17年的献血经历,让张学东成了“献血专家”,“这次扎这个胳膊,下次就扎另一个,同一只胳膊也要换着位置扎。”

    为了能长期献血,张学东特别注重锻炼身体。五年来,他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多出门打羽毛球。

    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百次奖、献血证24本。面对这些荣誉,张学东谦逊地说:“我做的只是平凡的事情,没什么了不起的”。

    献够10万毫升曾是一个目标

    三年半的武警生涯,锻炼了张学东坚强的意志,也培养了他持之以恒的秉性。

    从1998年开始,张学东已经坚持了17年,献血112次,其中全血7次,成分血105次。“能救人,觉得活得有价值。”张学东这样解释自己坚持下来的原因。

    17年坚持下来,也有人不解。“你歇歇吧,献血对身体有伤害。”“献那么多血干嘛?没钱没利的。”面对质疑,张学东不改初心。“我觉得我能帮助别人挺好的,不为其他。别人怎么说是他们的事,我只是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情。”张学东说。

    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张学东还成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队伍的一员,他的血样已经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对于无偿献血,张学东曾经有一个目标,献够10万毫升。张学东今年48岁,献血总量也将近10万毫升,目标基本完成。但他决定提高目标,“我准备献到国家法定献血年龄的55岁,如果制度和身体允许的话,这个日期我想把它延长。”

    “学习东哥好榜样,我敬重你正能量”

    在张学东影响下,妻儿、身边的领导同事也开始积极献血。同事陈传军作为当时的保安队大队长,曾带领三十多名员工献血的事迹还被广为传颂。

    去年张学东过生日,和家人一起吃饭时,接到同事家属的电话。这位同事患白血病,急需输血,而且必须是一个星期之内献的血。

    得知情况紧急,张学东决定临时献血。因为熟知献血须饮食清淡,这顿生日宴张学东只吃了几口青菜、一碗面条,放下饭碗就去献血。现在一见面,同事的妻子就感动地说:“老张,真的谢谢你啊!”

    除了献血,张学东还热心于公益事业。从2008年开始,张学东开始参加爱心包裹项目,及时为灾区的孩子提供帮助。汶川地震、雅安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发生后,他都去邮局询问最困难的学生,捐赠学习用品。

    “我做的也不多,献一份爱心,只是希望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做点实事。”张学东笑着说。

    如今,张学东在郑州供电公司也算小有名气,不再和以前一样一个人去献血,经常会有人相伴而行。张学东的献血事迹被相关媒体报道后,他的微信加了很多朋友,在聊天记录里记者看到“学习东哥好榜样,我敬重你正能量”、“给你一百个赞”的字样。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