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犹如两本《新华字典》大小的钢锭上,要加工出大大小小各种规格的30余个阀孔,腔体内部孔与孔之间还相贯相交,而且其精度要求是头发丝的四分之一粗细。这样精密的工件,就是出自韩利萍之手。多年来,韩利萍以几近完美的技艺,在一个丝米级的精度空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航天精度,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次次顺利飞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车间里,30余台各式机床,嘈杂作响,好比置身敲锣打鼓的庙会,必得贴耳大声,方可交流。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韩利萍却能听懂铣床的“纤声细语”。是工件发颤震动的声音,还是铣刀钻头切削的声音,她一听便知:材料软,刀具硬,切削发“黏”,“这时声音是闷闷的”;材料很硬,刀具转速上不去,切削音“不够流畅”;工件固定不牢,切削时声音“很别扭”……
1999年,长治清华机械厂的数控加工刚刚起步。作为厂里首批数控操作工,韩利萍走上了数控加工之路。17年过去了,当年的同龄人一个一个走了,一茬一茬的青年人来了,韩利萍却始终没有动。经年累月,不知不觉,在常人耳中尖刺难受的金属切削摩擦音,在她的耳中却变成了一篇篇旋律动人的乐章,自有韵律,她特有的功夫也渐渐了得。
铣刀切削下来的边角下料,韩利萍看一眼形状、颜色,就能基本判断出刀具的磨损程度和切削状态正常与否。这让她可以很容易地提前发现异常情况,避免刀具损伤和零件变形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这些边角下料,不仅是韩利萍发现问题和稳定质量的依据,而且在韩利萍眼中是一种“美”:“你瞧,一片片,蓝汪汪,亮晶晶,多好看啊!”
把一块块粗重的“铁疙瘩”,变成工艺品似的精密零件,这是韩利萍最为欣喜的事情。每每接到生产任务,韩利萍就是总指挥。号令一发布,她就守在铣床旁,耳朵听,眼睛看,心中想,及时判断切削加工是否正常进行。
从占地两三平方米、一人高的摇臂铣床,到占地八九平方米、两米多高的数控铣床,在韩利萍眼中就像亲密无间的“闺蜜”,她自然了解它们的“脾性”“特长”。谁来完成那一道工序,谁来切下这一刀,她总是成竹在胸。
今年2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圆满完成了第224次飞行任务。托举长征火箭一次次升空的发射平台,就产自清华机械厂。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韩利萍无疑是加工火箭发射平台各型号产品大部分关键零部件的不二人选。
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活动发射平台体积庞大,控制其平稳倾斜度离不开四通均流阀体。加工这一阀体需要在约两本新华字典大小见方的工件上,加工出大大小小各种规格30余个阀孔,腔体内部孔与孔之间还相贯相交,且每一个阀孔的加工精度都必须控制在0.02mm公差之间,而孔内粗糙度值更是要求达到0.0016mm。要知道,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也只有0.09mm左右。
凭着“遵顺序、听声音、看铁屑、勤测量、凭手感”的经验,韩利萍在经历了一次次试验和失败后,终于加工出了阀体的合格品。在这个过程中,阀体材质、机床特性、刀具选用等因素和细节,都必须考虑周全,而且还要厘清这些因素、细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此方能计算出一整套的参数,实现数控编程。从考虑各个因素和细节到最终编程,就像将一团乱麻,捻成一根线,一切的一切都在这一根线里了。而这样的功夫,并非人人都具备。
能做常人所不能做的,这是韩利萍最让人叹服之处。
某产品有3个空间,且斜面相交,只有使用昂贵的多轴机床,才能加工。这种先进机床,厂里没有几台,很难保证按时完成任务。韩利萍苦心钻研,开发了一系列工艺方法,在三轴机床上成功加工出原本只能在多轴机床上加工的产品。
某产品厚度仅15毫米,要在1.1米长度内加工,在每分钟几千转速的刀具冲击下,变形不能超过0.2毫米,她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成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韩利萍天天泡在车间里十多个小时,一个月后,由7种办法组合而成的一套操作法出炉。推广应用当月,生产能力即由原来的3台套增加到10台套,且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超过了98%。
韩利萍的工作室,摆放着很多看似“华而不实”,却惊艳无比的作品,有流畅自如的魔方、瓦楞分明的多层亭台、活灵活现的人头像等。这些都是韩利萍团队闲暇时的练手之作,都是用一块块“铁疙瘩”铣削而来的。
谈到自己工作的团队,韩利萍说的频率最高的词是“传承”。面对徒弟,韩利萍总是倾囊相授。她领衔的大师工作室仅去年就授课60次,这还是在全年参与军品科研项目19项、完成创新成果5项、发表论文6篇、申报专利1项、总结先进操作法两项之余所为。
采访中,韩利萍特意把记者领到一台铣床前,她第一次操作的就是这种铣床。现在使用这台铣床的是韩利萍的师傅。因为厂里生产需要,她的师傅守着这台靠手摇来驱动的铣床,一摇就是30多年。
“这能不是‘工匠精神’吗?”在韩利萍看来,在一台“老掉牙”的设备上,生产出极富科技含量的合格产品,正是工匠身上最为闪光的魅力。韩利萍说,她要像师傅一样,不仅把技能传给青年人,还要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不放过一毫一厘,是韩利萍的职业精度;一毫一厘不保留,是韩利萍的人生态度。(李彦斌 王长生)
戴天方:一位技师的工匠之心(图) | 2015-05-19 |
胡胜:执着钻研,20年成就“工人院士” | 2015-05-19 |
打造大国工匠品牌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 2015-05-19 |
“工人院士”胡胜的金属雕刻人生:雷达上的... | 2015-05-19 |
劳动者之歌:“老翟来了!” | 2015-05-19 |
胡双钱:制造大飞机的手工艺人(图) | 2015-05-19 |
全国劳动模范翟筛红发扬“工匠精神”侧记 | 2015-05-19 |
劳动者之歌:“老翟来了!” | 2015-05-19 |
“工人院士”胡胜的金属雕刻人生:雷达上的... | 2015-05-19 |
劳动模范周峰:做技术的“领头羊” | 2015-0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