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追记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丰碑 矗立在太行山上
//www.workercn.cn2016-07-08来源: 石家庄新闻网
分享到:更多

  “山区要脱贫,必须要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

  熟悉李保国的人都知道,他没架子,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教授”:脸庞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尘土、两脚泥巴,扎在人堆里和农民没啥两样。

  天长日久,奔波在田间地头,皮肤黑,成了李保国的新“标志”,他常常自嘲说:“我是最'黑'的大学教授。”

  有人说李保国“土”,但他知道,是因为“土”,农民才能跟他“交心”。“跟农民讲话,不能把给硕士生、博士生上课那一套搬来,得把技术变成农民能听懂、能记住、能做到的话。”李保国说。

  他专门为农民总结的“口诀”通俗易懂,简单易记:“去掉直立条,不留扇子面”“见枝拉下垂,去枝就留橛”……“跟农民说话就得通俗易懂,满嘴是术语,谁还听?”李保国说。

  时间一长,农民都喜欢跟李保国打交道,把他当做“亲人”“近乎人”,更把他当作脱贫致富的“财神”。

  一次,他开车经过河北内丘县摩天岭村遇到堵车。村民听说他急着回保定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人群中有人喊道:“把我家院墙推倒,让李老师的车过去!”没容李保国阻拦,几个人一拥而上,硬是将一村民自家院墙扒开一个口子,让车开了过去。

  农民把他当“亲人”,他更是把农民的事儿常挂在心上。他手机通讯录里超过三分之一的号码都是普通农民的。由于咨询的人太多,他干脆根据大家的需求,把一个个人名改成了“井陉核桃”“曲阳核桃”“栾城杨核桃”“平山西北焦核桃”“平山苹果”……

  “山区要脱贫,必须要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李保国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自己的科研团队和学生。

  对学生“严”,李保国是出了名的。每名研究生一入学,就会收到一张任务清单:第一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和开题报告;第二学期开始去农村试验基地实习一年……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时间表。

  他专门教学的科研团队和学生建的一个微信群叫桃“李”之家,群里他给自己起名叫“老山人”。李保国就像“农民”一样,质朴无华,执着坚韧。

  农民们心中,他是“知心人”,在学生眼中,他是“主心骨”。

  30多年来,李保国把课堂建在农村基地,把学生带进太行深山,让学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在与农民群众的结合中。他先后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2010年,岗底村191名果农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搞科研就要像农民种地一样,春播秋收,脚踏实地。扎不进泥土地,就长不成栋梁材。”他说。

  李保国走了,那句“我要把我变成农民”的话语,依旧回响在那他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的百姓心中,久久回荡、沁人心脾。

  “我是共产党员,是党和人民成就了我,我必须永远服务于人民”

  了解李保国的人都知道,他有三个“家”:一个是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太行山里的帮扶基地、一个是他那辆越野车。

  这些年,李保国每年有200多天、行车4万多公里奔波在田间地头,河北农大家属院里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反倒成了临时落脚的地方。妻子郭素萍说:“他就是这么个人,天天惦记着太行山的事儿,心里就是装不下自己和家人。”

  有人说,李保国运气好,干啥成啥。他却说:“没有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我能有山、水、林、田、路?是党和人民成就了我。”

  却不知,为了每一项技术成果、每一个致富项目,李保国付出了怎样的辛劳。当年为了工作方便,李保国硬是将刚满4岁的儿子和丈母娘接到了山沟沟里生活。一家四口就住在一间房子里,孩子由老人照顾。

  记得有一次,河北农大的领导去山里看他们,走的时候,儿子爬上了人家的车,死活不下来,哭着喊着说要回保定,想上幼儿园。

  “没办法,我只好硬把孩子拽了下来。”郭素萍说,她先后两次做手术,李保国都在山上,手术通知单都是她同事代签的字。30多年来,在外奔波已经成为李保国的常态。一次,出差回来的他一把抱起孙子亲了亲,不料刚学会说话的孙子问他:“你是我爷爷吗?”

  在别人眼里,李保国好像从来不知道累,甚至对自己和家人有些不近人情。只有他的妻子和山里的果农知道,他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

  因为常年高强度工作,1998年李保国患上了重度糖尿病。2007年,他被诊断为重度疲劳性冠心病,血管弥漫性堵塞,已无法进行常规支架或搭桥手术,只能多休息、保守治疗。同事和学生经常劝他多歇歇,去医院看看,李保国却总推托说“没时间”。

  学生手中一张密密麻麻的日程表,这样记录着李保国最后的日子:4月1日,邢台—南和;4月2日,邢台—前南峪;4月3日,邢台—南和;4月4日,邢台—保定……4月8日,顺平—保定;4月9日,石家庄—保定……

  “下周一、二在校给本科生上课,周三去青龙,周四去滦县……”4月9日傍晚,李保国像平常一样,在回保定的路上跟妻子说着下周的安排。回到保定时,天已经黑了。吃完晚饭,李保国又开始一个个往外打电话问情况、谈项目。等到休息时,已经是深夜。

  4月10日凌晨,李保国心脏病突发,再也没能醒过来。

  在别人眼里,他每天都有办不完的事,帮不完的人,他的确太“累”了:在去世前的这4个多月时间里,李保国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就连春节,也只是休息了一天,他在生命最后的一段岁月里,他的足迹依旧遍布太行大地……

  斯人已逝,悠思长存。一个多月来,太行山区百姓用各种方式自发纪念缅怀李保国,成百上千的老百姓千里迢迢、扶老携幼,为他送行。岗底、前南峪等村的村民纷纷请求,将他们李教授的骨灰安放在自己的果园里,陪伴、激励他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了却百姓脱贫事,留得生前身后名。

  在太行山百姓心里,他们的李教授没有走!那一个个高科技含量的水果品牌,那一片片高产优质的果园,那一座座满目苍翠的山岗,满浸着李保国的青春、智慧和汗水,谁说不是一座座无言的不朽丰碑!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