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嫁”给社区服务的“任性”姑娘(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8-05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3.心声

  “我是社工,不是来推销的,更不是骗子!”

  “与特殊儿童交流,我有时候也会束手无策。在见完孩子之后,自己时常也会情绪变得低落。”陈玲玲说,做社会工作,需要付出百倍的耐心和激情,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去承担那些“无法躲过的负面情绪”。

  生于1986年的陈玲玲,大学毕业后先是在一家私企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每天忙于做报表、联系客户的生活,“既与自己所学的心理学专业脱轨,也与自己人生的追求不相符合”。她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我想做的工作,是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在助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于是,在私企工作两年后,陈玲玲于2011年“跳槽”到了一家名为“北达博雅”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启了自己的社工生涯。2012年9月,陈玲玲从南沙的社工机构,来到由“北达博雅”运营的南源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那时候中心刚刚成立,还没有什么街坊基础,工作难度比较大,我们需要每天挨家挨户地走访,去向居民宣传我们的社工服务。”陈玲玲回忆道,不少街坊对社工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知,“有些人把我们当成上门推销商品的推销员,个别人甚至把我们当坏人。”

  走街串巷时,一些居民非常警惕地只打开一条小小的门缝;有的居民一听说是社工,立即“啪”的一声将门关上……这些“闭门羹”令陈玲玲回想起来,至今都觉得辛酸。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是在一次“扫楼”走访中,一栋8层高的居民楼,共20余户住户,但是挨家挨户拜访了一轮下来,一共只有两户居民为社工开了门。“很多人在猫眼后面一看到是陌生人,任凭你怎么说,也不会为你开门。”提到这一点,她很是无奈。

  南源街家综中心的“长者项目”为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照顾服务。有一次,陈玲玲好不容易通过走访,与一户独居老人建立了联系和彼此的信任。但是,老人的子女在一次回家看望老人时得知此事,却特地叮嘱老人不要再与社工来往,理由是:“不要相信陌生人!”

  “老人打电话来问我:‘姑娘,你是不是坏人?’”遭遇到质疑的陈玲玲,当时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后来,她主动要求与老人的家属沟通,最终,老人家属答应了让社工与老人继续接触。

  这次的经历也给陈玲玲上了一堂课。在以后开展活动的时候,她都会主动邀请服务对象的家属一起来到中心,让家属亲眼见证社工的日常工作。陈玲玲相信,只要怀着火热的耐心和激情,那些对社工有所偏见和误解的人,最终一定会明白:“我们不是骗子!”有努力就有回报,如今,越来越多居民为她们打开家门了。

  责任和使命,这也是“90后”黄娟娟在采访中多次提及的词汇。刚刚进入南源街家综中心不久,黄娟娟就开始与陈玲玲一道从事特殊儿童训练工作,“我一直都很喜欢小孩,但是如今更多的是以社工的身份与小孩接触,会觉得自己背负了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