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天,一个淘气的孩子在学校附近放羊时,跑到学校里抡起木棒狠劲敲打着这口古钟玩耍,没想到这口历经无数岁月腥风血雨洗礼、见证无数沧海桑田人世变迁的古钟,受不了那一棒接着一棒不知轻重的抡打,钟体从上到下裂开了一条缝,曾经洪亮的钟声一下子沙哑呜咽。为了保护它,学校作息时不再敲打这口古钟,让它静静地挂在学校木楼的廊檐下,继续守护着这片大山的日出日落,守护着这片大山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十几年前,我表哥从柳州专程驱车回到山里,将这口古钟拉到柳州请专业人员帮忙焊接,将它的伤口细心缝合,然后又把它护送回山里安顿好,就像照顾自己历尽岁月风霜侵蚀的亲人一样。在许许多多大山孩子浓浓淡淡的乡愁里,陪伴他们完成学业的那口老钟,是他们人生难以割舍的一片情结,甚至像他们的亲人和恩师一样,即使走过千山万水,即使岁月冲淡所有记忆,那口催他们求知上进的老钟,依然挂在他们心灵的最深处,梦里梦外依然声声敲响,教他们不忘童真、不负年华。
最近几年,我有机会造访很多山区学校,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的教学点,每到一个学校,我除了拜访在那里“献了青春献白发”默默奉献的老师,还特别留意这些学校作息时所敲的“钟”,它们虽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都是大山学校不可或缺的一员,甚至可以说是这些学校一名默默奉献的义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声音催促着大山里的琅琅书声,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大山孩子放飞童年的希望与梦想,送一个又一个怀着理想与信念的孩子走出大山。
广西全州县白宝乡北山村小学的“钟”,是一个被厚厚铁锈严严实实包裹着的废旧齿轮,有碗口大小,被一根同样锈迹斑驳的铁线挂在教学楼二楼的走廊上。上下课时间一到,右臂残疾的唐广芳老师,左手抡起一把小铁锤,有节奏地敲打着这个齿轮,位于山脚下的校园要么一片欢声雀跃,要么一片书声琅琅。
广西灌阳县洞井瑶族乡野猪殿小学的“钟”,是一截粗水管的废旧接头,被铁线挂在低矮瓦房教室外的柱子上。每次“当当当”上课钟声响过之后,61岁的“单腿教师”李祖清准时戴上那副一边已经开裂的老花镜,一手拿着教材、一手拿着教鞭,在简陋的教室里来回踱步,领着孩子们一遍遍朗读课文。琅琅书声从那座低矮的教室中传出,在浓浓的山雾里飘扬,和着声声鸟鸣,为这片大山的春意平添了几分活力与生机。
这就是大山学校钟声的使命和担当,也许无人知道老钟何时挂、无人细问钟声何时响,但只要这块在外人看来“就是一块铁”的钟响声不息,一代又一代的大山孩子在钟声的催促下发奋图强,他们生根发芽在深山老林石缝里的梦想就会开花结果,偏远封闭的大山就有远离愚顽蒙昧的希望,自强不息的民族就有源源不断的接班人。(陆波岸)
教师毛盛漳:39年坚守偏远山区(图) | 2014-06-01 |
邢台教师胡清汝获评全国“最美乡村教师” | 2014-06-01 |
郭艳:在大型超市设食品安全自检室 | 2014-06-01 |
赵爱莲:她这样的全科教师就是学校的宝贝 | 2014-06-01 |
120 朱敏才、孙丽娜 | 2014-06-01 |
江声发:无臂代课教师的坚守(高清组图) | 2014-06-01 |
李淑芳:“爱满天下”的践行者 | 2014-06-01 |
云南乡村教师康洪宝坚守中缅边境教学16年 | 2014-06-01 |
无臂乡村教师江声发:残肢上绑粉笔 大山里... | 2014-06-01 |
热汗古丽·依米尔:要变被动扶贫为主动脱贫 | 2014-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