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977年, 朱有发所在的武钢二炼钢厂炼出第一炉钢。他奉命对钢里的磷元素进行检测,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操作。尽管拿着试验瓶的手还在微微发抖,但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此后3年里,朱有发是化验室里分析结果唯一没出过错的员工。有人质疑,他的分析怎么会又快又好?是不是都是蒙的?
朱有发自己揭开了谜底:工作贵在用心。多学习、多总结,要知道哪个环节最容易产生误差,还要知道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人和人之间比较,靠的就是绝活。”
原来,只有高中学历的他报了厂里的培训班,每天去充电。还买了一本武大版的《化学分析》,天天在家里啃。“有些问题问别人,别人也无法回答你,只有自己看书。看完后才知道,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研发创新20多项矿石原料分析方法 完成两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修定和制定
1996年,朱有发从钢铁分析检验岗位,被调到原料分析检验岗位。
武钢每年要采购3000多万吨、200多个品种的各类矿石原料。朱有发的职责,就是为武钢把好原料关。
一次,朱有发按照既有方法认定一批矿石的磷含量超标。矿石供货方坚持己见,要求复检。仲裁结果显示,磷含量并未超标。
供货方高举仲裁书, 嘲讽他:“水平还不如我们乡镇企业。”一种强烈的羞辱感重重地压在朱有发心头。但他转念一想,“自己业务不精,怄气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不解决,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
经过不懈努力,朱有发研究出了磷的在线快速准确测定法——磷铋钼蓝光度法。这项颠覆性的创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困扰武钢矿石质量检验多年的技术难题。
当年,武钢就检验出了大批不合格矿石,在后来的第三方仲裁中,武钢的准确率达100%,对外质量索赔达120多万元。
近年来,朱有发研发和创新了20多个分析方法,完成两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修订和制定。经过他和他的团队精准地分析判定,每年对外质量索赔5000万元以上, 最高的一年达9000多万元,为武钢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
李超:敢拔“老虎牙” 创出新模式 | 2014-03-22 |
李超:敢拔“老虎牙” 创出新模式(图) | 2014-03-22 |
“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创新的动力” | 2014-03-22 |
记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工程师李红勇:黄金水... | 2014-03-22 |
陶留海:刀尖上的舞者(图) | 2014-03-22 |
435 吴吉林 | 2014-03-22 |
陶留海:从送电工到带电专家 | 2014-03-22 |
员工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 | 2014-03-22 |
拜克明:创新让工作更快乐(图) | 2014-03-22 |
拜克明:创新让工作更快乐 | 2014-0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