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付玉杰:“拼命三郎”真女杰(图)
//www.workercn.cn2016-11-17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把留学的一年“拼出三年”

  取得成功后,付玉杰把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锁定在了林源植物药上。

  “森林有那么多具有药效的植物资源——红豆杉、喜树、银杏、木豆……可是对于它们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基本处于初级阶段。作为林业的科研人员,必须要把‘林’和‘药’结合起来,发挥森林植物资源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付玉杰说。

  的确,单纯的林业院校往往倾向于对树木培育方面的研究,单纯的医药研究又大多倾向于传统的中医药材。虽然国内并不多见,但是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起步。德国海德堡大学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就是其中的领头羊,拥有植物药研究的世界顶级研究平台。为了取经,2003年博士毕业后,付玉杰“辗转”踏上了前往海德堡的飞机,开始了自己博士后的学习和工作。

  说“辗转”指的并非路途的波折,而是求学的困难。研究所负责人温克教授对于中国人有着很深的不屑——10年前一名到这里留学的中国人因为英文不好,交流不畅,给温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直接导致之后10年间,研究所都没有再接收中国学生。

  为了找回尊严,也为了取到真经,付玉杰放弃了所有休息时间,整日泡在实验室里,“我真是把一天当成三天过,因为这样我在德国的一年就可以变成三年”。

  她的“拼”,换来了温克的尊重。一年以后,温克以比中国薪水高出10倍的待遇挽留付玉杰,但是付玉杰委婉拒绝了。初心未改、目标未变,她始终记得,去国外学习的目的,是“建设中国自己的平台”。

  带着这样的目标,付玉杰揣着在德国攒下的薪水,购买了先进设备、装置,几乎将海德堡大学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活性筛选平台“搬”回中国。她带领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开始向一个又一个林源植物药的开发与利用发起挑战。

  在付玉杰团队的科研活动中,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意识一直贯穿始终。文章开头提到的红豆杉,就是这一理念的直接“受益者”。历经多年攻关,如今,付玉杰团队采用多种定向培育技术,可以使林源植物的目标活性成分显著提高,后期的酶催化转化、多级诱导和生物半合成等系列绿色高效诱导技术,更是使活性成分含量倍数提高,将植物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

  近年来,付玉杰连续拿下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每一个奖项的背后,都是一次实力的证明。

  埋头科研的同时,付玉杰也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她时常深入田间地头、基地和车间,进行现场指导。加格达奇、伊春、大庆、威海、邳州……她的足迹踏上过多少地方,自己都数不清。有时药农甚至直接登门求教:“老师,您给看看,我这药哪里不对劲?是不是追肥有问题?是不是得病了?”对这些专业外的药物种植过程中的细致问题,付玉杰没有敷衍了事,而是每次都请来中草药种植专家进行解答。

  多年来,付玉杰的合作对象遍及浙江、江苏、山东、四川、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诸多大型企业。黄芪资源精深加工关键技术中试与示范,木豆叶活性成分高效诱导提取分离技术中试与示范,黄芪注射液原料生产新工艺,木豆、迷迭香、茶多酚中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工艺……她的诸多科研成果,也在与企业的一次次合作中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