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工运探讨

多学科跨学科视角下的劳动模范研究

刘向兵 赵健杰
2018-08-28 08:53:20

  刘向兵 赵健杰观点

  作为新时代奋斗者和领跑者,劳模及其先进性已经升华为时代精神。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加强劳模教育和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多视角切入、多方面展示、多学科丰富,作为基本逻辑遵循。在推动劳模教育和研究中,应充分利用不同学科和专业资源,在多学科、跨学科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努力探索创新路径,形成“劳模+”的理论创新局面,构建劳模学,推动劳模教育和劳模研究向纵深发展。

  劳动模范是国家的一笔宝贵财富。劳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历史贡献被深深地镌刻在国家发展的历史丰碑上,他们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其卓越与辉煌除了他们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还体现在精神层面上,这就是劳模精神,它对于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而言,更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劳模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群体,在创造佳绩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除了共有的优秀品质,其闪光的内涵和令人崇敬的模范事迹,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得到反映,这就为对其进行多学科或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可能。有鉴于此,加强新时代劳模教育工作,深化对劳模的理论研究,要立足于新时代,形成全新教育和研究理念及方法,从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角度推动劳模研究工作,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范式创新。

  形成“劳模+”理论创新局面

  新时代,在高扬劳模精神的同时,劳模理论研究也要继续深化、拓展和创新。从多学科跨学科角度加强对劳模的理论研究,有利于从不同学科视角全面认识和加深理解劳模精神,也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相关学科的内涵。把握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就是掌握了一种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劳模+”作为理论创新研究范式,是指以劳模作为理论研究对象,借助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实现对劳模学的理论建构。首先,在推动理论创新方面,至少涵盖以下基本规定。

  其一,提出“劳模+”的研究方式,就传统的研究方法而言,本质上是新旧范式转换和创新。其意义在于,以“劳模+”的研究方式研究劳模,是对劳模研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劳模理论研究的深化。此外,就“劳模+”研究方式的确立,其本身就是研究思路的创新。

  其二,对于采取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方法而言,“劳模+”作为直观表达理论研究范式创新的符号,并不意味着多学科之间存在无重点的并列关系,也不意味着多学科简单相加、机械罗列的关系。“劳模+”研究范式的重要意义在于,多学科有主有从地同劳模这个研究对象有机结合,由此架起了从研究主体研究方法到研究对象之间的桥梁,从而为劳模研究范式的更新奠定基础。

  其三,范式是一种有关价值、信念和方法论的共识。对“劳模+”研究范式的探讨,是范式创新的重要尝试,对于推动劳模学术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在此基础上开拓更加广阔的新领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另外,推动“劳模+”理论创新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在“劳模+”的理论创新中,要突出重点学科在研究中的地位。在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中,根据研究对象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程度,可以区分为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比如,探讨劳模精神及其本质问题时,主要以伦理研究为重点,借以揭示集中反映在劳模身上的敬业精神、道德品格、进取意识和优良传统等,突出伦理学研究方法。

  第二,在“劳模+”的理论创新中,要厘清多学科之间构成的逻辑联系,确立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受研究对象的规定和制约,多学科跨学科在实际研究中,呈现的是一种分布有序的逻辑结构,主要体现为各门学科的层次划分。在这一系统中,居于最高层面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体现在唯物辩证法是指导劳模研究、揭示劳模精神本质最根本的方法;居于第二个层面的是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美学、社会学、法学、文化学等一级学科,这些学科同劳模的自身规定和自我价值实现相互对应。在同劳动的直接联系中,形成了一系列同劳模联系更加紧密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如工人运动史、劳动经济学、劳动伦理学、劳动法学等,这些二级学科对劳模研究具有更加直接的针对性,更易于揭示劳模本质属性及劳模精神;居于第三个层面的是具有工具意义的具体学科,如劳动竞赛学、劳动保护学、劳动报酬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以上三个层面的学科分布,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此外,一些较为特殊的边缘学科,如工会学、民主管理学、劳动关系学、职工文化学等学科,同劳模理论研究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

  第三,“劳模+”作为理论创新的研究思路,具有与多学科联系的广泛性,同时也架起了同互联网等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平台有机连接的桥梁。努力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劳模理论研究,对拓宽研究视界、增加研究深度是大有裨益的,是研究方法的重大创新。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