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为“中国制造”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

程汉鹏
2018-11-06 11:57:2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意见》明确企业新型学徒制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在企业(含拥有技能人才的其他用人单位)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组织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等人员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培训,促进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壮大发展产业工人队伍。(据《光明日报》)

  未来几年,我国高技能人才仍严重短缺。《国家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2014-2020》预测,2020年,高技能人才需求将比目前增加990万人,其中还不包含现有的存量缺口440万人。而我国未来的发展创新,最主要的支撑就是人才支撑,特别是高水平的产业工人队伍。就此而言,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意见》提出了企业新型学徒制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建立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制度,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培训机构为学徒安排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指导教师。二是学徒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结合企业生产和学徒工作生活实际,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鼓励和支持学徒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三是健全企业对学徒培训的投入机制,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工资,且工资不得低于企业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

  新型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校企合作。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型学徒制有利于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通过教学与生产的深度结合,必将更好地培养社会与市场所需要的技术人才。目前,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均广泛开展了新型学徒制,并形成了各自的经验和发展态势。所以,在我国推行新型学徒制,既是同国际职业教育趋势接轨的必然要求,也是创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具体举措。

  此外,从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看,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行“双重身份、双元育人”的办法,学徒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职业院校的学员,既接受学院开设的课程教育、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这样一来,不仅保证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而且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在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无疑大大节约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培养效率,而且,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从根本上解除了就业之忧。

  围绕《意见》的落实,各地需要多措并举、进行公共政策激励。比如,健全企业对学徒培训的投入机制、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大力营造关心尊重技能人才、重视支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等等。期待《意见》的全面推行,能有力促进校企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充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急需的技术人才,让更多的能工巧匠支撑起“中国制造”的发展根基。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葛文琦

图片新闻

全总要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

新闻排行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京ICP证100580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9003) |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15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