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工会

深度报道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强化数字工会建设 提高参与社会治理能力

余茜
2020-07-06 14:24:55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观点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职工的数字工会,将继续深化“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为提升工会服务能力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数字工会将工会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推向一个以数字形态为基本特征的新阶段,进而更好地将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各级工会依托数字平台,创新服务方式,特别是大量采用移动互联网同步、云服务、移动APP、大数据整合等技术,开展职工技能“云培训”、职工心理健康服务、网上就业信息服务、线上维权等一系列职工服务工作,这些精准帮扶具有实时性、移动性、便捷性等特征,为应对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万物智能、万物联网、万物皆数”的趋势不断加快,工会工作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新变化,数字工会建设就是其中一个落脚点和重要抓手。从长远看,疫情期间工会职工服务的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既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会改革创新指明了新的方向,又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工会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可以预见,疫情之后,推进数字工会建设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数字工会是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创新工会职能结构和运行方式,将数字化进程作用于工会自身改革、服务职工群众的一系列机制、方式和过程的综合体。概括而言,数字工会就是运用“数据服务、数据决策、数据创新”的组织形态,因而呈现出整体性、智能化、数字化的特征。数字工会是在原有工会组织形态基础上进行的再创新,它强调信息技术在工会组织中的应用,但数字工会不是传统工会组织简单的技术化加成,而是系统性的全方位变革。从广义上讲,工会数字化是一个不断迭代演进的发展过程,常说的“互联网+工会”、智能工会、“智慧工会”等都是数字工会在不同技术条件与发展需求下的概念和形态变体,数字工会建设正是要在这一系列物理、社会和网络空间基础上进行持续更新。尽管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但笔者认为,要率先在以下两个方面着重发力,建设数字工会。

  一方面,要积极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大视野、高布局推进数字工会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将会赋能其他社会治理主体,并最终撬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协同。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及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工会组织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给工会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高度重视数字工会建设,把数字工会建设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大视野、高布局建设数字工会。尤其要注意与政府数据库的衔接,消除数据壁垒,重视数据在不同终端、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和协同。如果说数字政府建设是“数据海洋上的巨轮”,掌握着极其庞大的数据渠道和数据资源,那么联系并服务于职工群众的工会组织,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时全方位补充、增进着“巨轮的能量来源”。

  如在劳动关系领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因此,工会组织可以在以“政府主导、工会推动、企业参与”为特征的集体协商中拿出职工和企业都能信服的数据,引导双方在了解并理解的情况下再进行协商。经验表明,与以往仅凭主观判断和政策规定来决定是否增长工资不同,通过地方工会组织前期收集大量数据,清晰认识、精准预测短期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地方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经营业绩和增长、工人的经济和社会需求之后,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公式化”制度,用数据“谈薪”,可以大大提高集体协商的科学性。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场景化来落地建设数字工会。未来,在数据资源的唤醒和使用中将萌发更多的社会需求,社会治理体系将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形成响应灵敏、交互便捷的治理机制。因此,应通过数字工会建设重塑工会服务理念,即“以职工为中心”,站在职工的角度,去考虑其多样化需求和现实困难,然后高效、精准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例如,通过“指尖化”“智能化”“一键通办”等平台功能模块在设计上进行重组,优化用户体验,让职工感受工会的精准服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摄像头、传感器可以源源不断更新及时、实时的数据,基层工会组织也能够更锐捷地“感知”“捕捉”职工需求。与此同时,数字工会依托大数据平台,将平台服务数据同行业数据、企业数据、政府部门数据融合共享,将更好地服务于特定的社会治理场景,进而提供更及时、精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如疫情期间的医院、火车站、机场等健康安全数据的共享。总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一些模型算法,及时反馈、优化现实工会组织的高效运行,尤其是与职工群众打交道更多更直接的基层工会组织,促进其服务模式和活动方式的转变优化,进而提升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把中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会组织,具有“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等制度优势。其每个阶段的组织形态发展和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组织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有效实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职工群众的数字形态工会组织,将继续深化“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工作,扩大工会工作有效覆盖面,为提升工会服务能力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数字工会将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引擎,将工会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推向一个以数字形态为基本特征的新阶段,进而更好地将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

编辑:葛文琦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