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工会

理论实践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首席工人”不应仅仅是荣誉和待遇

2020-10-16 10:14:54 来源:劳动午报

  “首席工人制”的推行,不仅是对技术好、技能强的工人的评价和肯定,还应该是对一线工人、技术人才的尊重与褒扬,应该成为企业运行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把“首席工人”作为最关键人物,这才是“首席工人制”的本来意义。

  “首席工人制”已经算不得新闻,许多地方和企业已经推行多年。近日有媒体报道,南方某市总工会一次性授予20名一线优秀产业工人以市级“首席工人”称号,他们当中,既有机械、模具、电气工程师、技师,也有汽车驾驶员、邮政投递员、水质检验工,还有最普通的一线装配技工。报道称,该市至今已累计表彰市级首席工人190名,不仅涵盖面很广,而且涉及各行各业的多个工种。

  从报道看,该市显然是将“首席工人”作为一种荣誉授予的,相信还会给予相应的经济待遇。这些固然都是应该的。不过,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考量,“首席工人”是企业的“尖子员工”“金牌员工”,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更值得深入探讨。

  “首席工人”是对一个人技术技能的评价与肯定,能够享受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双重激励。但它决不仅仅是一种荣誉和待遇,更是一份工作与责任。因此,怎样设置和看待“首席工人”岗位,是推行“首席工人制”的深层次问题。

  应该承认,推行“首席工人制”,有利于激励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领军者,为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也有利于鼓舞更多的职工以他们为榜样,爱岗敬业,钻研技术,提升自我,进而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诚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但是,如果只要技术好、技能强,就能够冠以“首席工人”的称号,恐有过多过滥之嫌。况且,“首席工人”还不能与技术能手、技术标兵等量齐观,除了荣誉与待遇,在工作中应该更显其重要与关键,有更明确的岗位责任。

  据了解,有的地方工会总结以往经验,明确提出,重点在企业的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的技术密集点上设置“首席工人”。这样做,显然赋予了“首席工人”一种责任——不仅要在本工种的各项技术指标中居首,而且应该能够解决工种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在消化吸收新技术、新设备、新装置中发挥攻关作用,在技术革新创造中成为带头人。这样的要求很高,也因此才堪称“首席”。

  而且,“首席工人”不能搞终身制。技术退步了、落后了,就应该退出“首席”,让位于新人。对于“首席工人”实行动态命名、管理,才有利于新人辈出,有利于技术创新、进步。

  由动态管理说到“首席工人”待遇。有的企业推行“首席工人制”,明确比照行政职务级别给予岗位津贴。尽管这样做能够给人“‘蓝领’享受‘白领’待遇”的印象和感觉,但依然未能脱离“官本位”的影子,未必是正确导向。高级蓝领依然是蓝领,蓝领并不比白领低,甚至可以有更好的待遇,何必“比照”白领或干部?企业都在逐步淡化行政级别,为什么还要“比照”呢?

  “首席工人制”的推行,不仅是对技术好、技能强的工人的评价和肯定,还应该是对一线工人、技术人才的尊重与褒扬,应该成为企业运行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关键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把“首席工人”作为最关键人物,这才是“首席工人制”的本来意义。(张刃)

编辑:李方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理论实践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 中国工会普法网 |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 中国职工教育网 |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