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当上名校大学生,为创新发展积聚更多能量
近日,来自陕西各地各行业的45位劳动模范、三秦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齐聚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参加陕西省总与西安交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暨首届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班开班仪式。由此,这些在劳动一线登上职业高峰的产业工人,走进名牌大学当上了大学生。(见11月8日《工人日报》)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在平凡的世界里,一些普通劳动者精益求精、钻研细节、追求完美,成为让人敬佩和赞誉的职场精英,不仅在物质层面得到了应有的激励与回报,也在精神层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尊重与社会认同。
在一个知识信息更迭迅速的时代里,劳模工匠即使有着出色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需要通过“充电”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打造“中国智造”等新名片,需要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帮助一些劳模工匠补上大学教育的短板,相当于帮助他们“强筋壮骨”,这不仅是在提高他们个人的素养,也是在为提高整个职工队伍的素质、能力铺路搭桥。
建设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不可或缺。对于高校而言,接纳劳模工匠有助于促进其继续教育的转型升级,更好地契合学习型社会的建构,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进而言之,劳模工匠上名校不仅让一些劳动者圆了大学梦,也有利于他们今后在职场上的成长和进步。如此做法的示范效应也很明显——哪怕是看似普通的工作,同样可以发光发亮;经过不懈努力和奋斗,曾经高不可攀的名校,也能变得触手可及。
希望类似的合作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形成常态,让更多劳模工匠有机会、有途径进一步丰富知识结构、开拓视野、提升方方面面的素养和能力,让他们用更多、更大的本领,肩负起产业工人的责任和使命,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创造更大的财富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