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报道,河北邯郸一家企业为了让外地员工安居乐业,满足员工孝敬父母、关爱子女的心愿,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为他们寻找“忠孝”两全的办法,先后投资1600万元建设了3栋公寓,共计90套住房,并推出系列“照顾”政策,参与员工“养老”。外地员工可以把父母、公婆、岳父母接来同住,与他们享受同等食宿待遇等。据统计,近7年来,先后有400余名青年员工的父母入住过“孝亲楼”。(据8月24日《工人日报》)
为让员工“忠孝”两全,这家企业积极参与员工父母的“养老尽孝”,可谓是很有社会责任感和关爱员工之心,这一人性化之举实际上也是企业作为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国家养老问题解决的一种尝试,初衷自然值得肯定。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养老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一问题的破解需要多方社会力量在合力中推动,正如同“养老不能光靠政府”,依靠企业参与的员工的“养老尽孝”,必然力量有限、效果有限,难以让“留守老人”们享受细致周到的服务。
可以说,企业自发的这份关爱很沉重,能够做多久,“爱”多深?其可持续性让人忧虑。
空巢老人问题已不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全社会之痛。据中国老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人,占总人口的14.3%,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未富先老”问题日益突出的同时,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老年人组织不完善、养老机构不足、护理人员匮乏、素质不高等问题也日渐凸显,虽然一些地方也探索推出了诸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模式、“虚拟养老院”养老模式等,但是这些面对“大国空巢”的整体严峻形势显得杯水车薪。
实际上,尽管多数“空巢老人”独居在家非常寂寞,但不少人还是青睐在老家颐养天年,而不是背井离乡以“老漂族”的形式“委曲求全”,因此,家庭养老仍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养老方式。
同时,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必将长期存在,因此,养老问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亟需从全局上对改革的整体思路、战略取向进行顶层设计,促进农村由孝心养老向制度养老转轨,积极探索以家庭为核心,以村居、社区等为依托,从城市向农村辐射,为“空巢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
最后,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兴建“孝亲楼”,其实还应该在落实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工资待遇等方面做好该做的工作,让员工有时间“常回家看看”,有余钱寄给爸妈。
钱桂林:“最佳雇主企业”说明了什么? 2011-02-15 |
中工时评:化解“职业病之痛”关键在积极预防 2011-02-24 |
中工时评:工会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中大有作为 2013-03-06 |
中工时评:工会源头参与“有为”更“有位” 2013-10-11 |
中工时评: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2013-10-14 |
历史新起点·中国工会五年发展系列评论 2013-10-17 |
中工时评:为职工就业服务,工会可为 2013-11-11 |
中工时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的背后 2014-01-15 |
中工时评:职业病防治关乎职工幸福 2014-03-20 |
中工时评:保护职工职业健康势在必行 2014-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