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期待“劳模副主席”成为工会界的一股“清流”
陈晓燕
//www.workercn.cn2016-10-21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据《工人日报》10月14日报道,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新航平原公司高级技师孟祥忠,全国劳动模范、潢川县双柳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近日当选为河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据悉,这是河南首次出现由一线技术工人和农民工兼职省总工会副主席。

  劳模当选工会兼职副主席,近几年并不少见。早在2013年全国工会十六大上,来自生产一线的全国劳模许振超、郭明义就当选为全总兼职副主席。今年1月17日,在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上,全国劳模、农民工代表巨晓林当选为全总兼职副主席。近几年,上海、北京、四川、辽宁、黑龙江、四川等地均有一线劳模被选举为省级工会兼职副主席。

  尽管如此,每次有“劳模副主席”的新闻出来,在公众尤其是职工群众中还是引起不小震动。究其原因,还在于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见到的工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多是“干部”,难觅来自一线的劳模或职工身影。

  一线劳模任兼职副主席,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体现了工会组织对劳模的尊重,是弘扬劳模精神的一个创举。劳模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其铸就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选举一线劳模担任工会领导,不仅有利于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同时还有利于在工会内部弘扬劳模精神,促进工会干部作风队伍的转变。

  其次,是工会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重要改革举措。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力量之源,密切联系职工是工会最大的优势,脱离职工是工会最大的危险。当前,工会还存在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广泛性、代表性不够等问题,活动方式存在自我循环、封闭运行现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工会勇于自我革新。为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全总于2015年11月启动了改革试点工作。其中,为增强工会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全总在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出将提高领导机构职工代表的比例。各地工会陆续启动的改革行动中,也提出了类似目标。

  纵观这些当选工会兼职副主席的劳模,像巨晓林、徐强、贾向东等,无一不是身处生产一线的劳动者,其中更不乏农民工代表。他们的当选,使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领导结构更科学,更具有代表性。他们对职工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最了解、最清楚,可以更准确、更直接地将职工群众的声音带入工会决策层,使得工会工作能更精准贴合基层需求,更有效地服务职工群众。

  事实上,不少“劳模副主席”正发挥着他们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独特作用,为职工办实事。比如,有的劳模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并反映一线职工的诉求,并直接推动一些具体服务职工项目的实施;有的地方工会专门为兼职副主席的劳模开设热线工作室,配备工作人员,接受职工群众的求助;等等。这些有助于发挥“劳模副主席”为职工代言的平台和路径,值得进一步探索。

  期待“劳模副主席”能成工会界的一股真正的“清流”,为工会工作带来清新之风。

(本栏目文章系中工网原创,网媒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中工网”,平面媒体如转载须经本网授权许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